老人辛苦了一辈子,本该安享晚年,可越来越多的德国退休老人却因养老金微薄而无法养活自己,只好四处奔波再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以补贴家用。
退休后也不能停下工作的脚步
生活在科隆市的米勒女士,每个月的退休金是802欧元,仅房租一项开支就耗去500欧元。已经77岁、但终生独身的她还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退休后的十几年里当过保姆、照看过瘫痪在床的老人、在慈善机构为无家可归者送过饭……“只要身体允许,哪怕去扫马路我都干。”前些时,她开始在科隆红十字会接受照料老年痴呆者的培训,现在正学习急救措施,一旦培训结束并取得家庭护理证书,她就可以申请去私人家里照料老年痴呆病人,既能多一些经济收入,又能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用到病人身上。
66岁的史密茨女士每月退休金是736欧元,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并且身体过于肥胖,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得的都是随时要命的病。史密茨的住房从原来的70平方米改租为现在的40平方米。史密茨退休前在科隆一家教会医院做护理员,退休后她申请继续在这家医院做钟点工,这样每月可多挣400欧元。史密茨说,她不想给子女增添负担,她要工作到自己彻底干不动为止。
按照规定,德国最低退休金标准为688欧元。但实际情况是,妇女平均每月得到的退休金为490欧元,男性每月基本退休金为985欧元。虽然米勒和史密茨女士的退休金不是最低的,但她们作为较低退休金收入者的生活状况极具代表性。这些退休者不再出远门度假,不再按月订报,听歌剧看话剧更是成了一种奢望,而这些原本对于德国人来说是很日常的文化生活。米勒出门靠骑自行车,为的是节省月票钱,史密茨已不买瓶装矿泉水,而是直接饮用水管的自来水,也是为省钱。她们这样节省的目的,就是想趁还干得动的时候尽量多攒些钱,以防万一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时可以雇人照料,否则光靠自己的退休金是万万不够的。
现行退休金标准有失公平
据统计,德国最低收入者(每小时7.5欧元)占就业人数的15%,首都柏林甚至有20%的人属于最低收入人群。就业期间工资低,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就低,退休金自然也低。
根据德国劳工部计算,如果年老以后想领到比688欧元这一基本标准高一些的退休金,职工需要从现在起,不间断工作35年,而且保证每月收入2500欧元。如果一名职工月收入2200欧元,那么需要连续不间断全职工作40年。而月收入根本达不到2200欧元的人,退休以后连688欧元的基本退休金都难以保证。为此劳工部长冯德莱茵感慨,辛苦工作几十年的人,包括由于抚养孩子成为低收入者的妇女,应该能靠自己的退休金养活自己,让他们年老以后依靠社会救济金生活,实在有失公平。因此提出,新一代退休人员的基本退休金应达到每月850欧元。
德国作为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历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1889年《养老保险法》出台,已经过100多年的运行实践,保证了德国人老有所养。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德国老年人不断增多,新生人口不断减少,造成领取退休金人数增多与社会养老保险金基数缩小的矛盾。
另外,退休金体制也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完美。在德国,一个教授的退休金总额大约是一个酒吧服务员的20倍,一名企业高管一年拿的退休金甚至比普通人一辈子收入都多。最年轻的联邦议员安娜·吕尔曼,年仅19岁时当选,任职7年后卸任,仅仅靠当了几年议员的经历,她就能够拿到每月1600欧元的退休补贴,而普通劳动者需要缴纳60年的养老保险才能拿到这个数额。
按照《养老保险法》,退休人员过去能拿到本人在职净收入的70%,现在退休人员只拿得到51%,到2030年退休人员也就能拿到原工资43%的退休金。德国老年贫困现象已成为异常紧迫和尖锐的社会问题。
目前德国朝野各党对是否该提高退休金标准、如何提高等实际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劳工部部长提出引入“退休津贴”机制;但反对者强调,如果因设立“退休津贴”而让年轻人缴纳更多的养老保险是错误的做法;也有人认为,应从税收方面对养老保险体制进行系统改革。现在最终方案仍悬而未决,但抑制老年贫困、提高养老金的问题已明确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本报驻柏林特约记者 李越)
【出处:中国妇女报】
“德国退休金标准有失公平 政府酝酿改革”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81391.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