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涨工资,我们不妨放开来谈
不当领导收入也能与领导持平甚至更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2日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决定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对基层公务员来说,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根据此次《意见》,基层公务员收入将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轨制度。也就是说,公务员收入以职务为依据之外,还能以职级为标准。(12月9日《半岛晨报》)
近年来,公务员涨工资问题一直被提及,但却鲜有实际动作。那么,公务员工资到底该不该涨?涨又该涨多少?或许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但我们却不得不回答,因为事实已经摆在眼前,听之任之、模棱两可只会让社会各方对这一问题的分歧更加严重,反而会激发社会各界的内部矛盾,这绝非耸人听闻。所以,谈及公务员涨工资问题,我们不妨放开来说。
首先,我们勿需“避讳”谈及公务员涨工资问题。不可否认,公务员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一直就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待遇“特殊”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反腐倡廉工作的大力推进,社会各界开始对公务员服务质量、公职人员形象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官员贪腐问题、权力滥用问题也在频发,极大地损害党政部门及公职人员的整体形象,要在此时给公务员加工资,无疑会引起公众不满,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这也许是我们一直“避讳”谈及公务员涨工资问题的重要原因。
然而事实上,我们不得不说,贪腐官员只是少数,绝大多数普通公务员既没有贪腐问题,而且工资待遇确实也偏低。这就是我们要谈及的第二个问题。我们不妨做个纵向对比,从2006年开始实施公务员法启动公务员工资改革以来,公务员工资水平基本在“原地踏步”,和物价水平、地方收入平均水平相比,确实是“拖了后腿”。加上基层公务员的晋升空间有限,也无所谓“灰色收入”,其待遇水平确实并不高,这是事实。所以近几年,普通公务员群体一直呼吁加工资,从这方面说来,基层公务员一再呼吁涨工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公务员公众到底该不该涨、涨又涨多少?我们不妨放开来谈。笔者以为,公务员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理所应当,但也要让公众信服。这就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处理。
其一,用财产公开为公务员涨薪“铺路”。社会各界普遍质疑公务员加薪问题,其根源还在于对公务员“高收入”的猜测与质疑上。特别是,因为官员贪腐问题,尤其是小官大贪案件的负面影响,让公众对公务员收入,尤其是对“灰色收入”的过分扩大猜测,才会强烈反对公务员加薪。倘若通过财产公开制度来给公务员“亮亮家底”,在收入透明的前提下,让公众明白,绝大多数普通的基层服务岗位,并不是什么高收入职业,他们也更不是什么贪腐分子。想必,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公务员待遇,公众自然也会理解。
其二,用服务质量为公务员涨薪“加分”。公务员,说白了就是为公众服务的工作人员,无论其待遇如何,还是要从根本上做好“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工作,而不是“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过一天”的生活。只有做好了本职工作,才能劳有所获,也无愧于涨薪。
其三,用制度规范为公务员涨薪“护航”。这里所说的制度规范既有对公务员行为的规范,也有对公务员涨薪的制度规范。前者要求公务员严格执行公务员职责规范,杜绝贪腐行为,按章办事;后者则是要建立公务员工资增长机制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的制度规范,以避免公务员“自弹自唱”的尴尬,也可以避免公众不必要的质疑。 戴庆锋
拓展阅读
财政处长的“年货”与公务员薪酬改革
近日,在公务员薪酬改革宏大的叙事背景之下,有两则新闻就像在这场饕餮大餐中,留在牙齿上的两粒肉末,未能引起舆论广泛的关注。
一则来自12月4日人民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矿山环境治理项目评审专家周某,收了210万余元的咨询费后,帮助企业向原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环境资源处处长姚劲松打听相关项目资金的审批情况,专家先生从210万赃款中拿出了50万,送给姚劲松,人民网对此事件的报道中,这笔赃款对应的是“年货”二字。一则是来自昨日《大河报》:拜泉镇党委书记“邀请”村支书和当地一农民,就征地补偿问题协商,村民还没开口,村支书当着镇书记和镇人大主任的面,就把这村民打了,后果也不是怎么严重,报道中称,一颗牙打掉了,幸好还有命在。
这两者新闻放到一起,要对公务员薪酬改革做一点评论或者反证什么的,倒不是要对打人的村支书评个柔道某段的级别认证,也不是说姚劲松收礼以年货的名义,多么取之有道也顺便弄个啥专业级别,然后考虑是否工资要涨一下。当然,这都是玩笑话。不过,从中可以借鉴的地方还是有的。
咱们说村支书是最基层的领导,甚至都没有走到公务员的序列里,他敢于打人是因为手中握有权力。一般而言,这种敢于当着自己顶头上司的面暴打村民的事,是不会出现的。村支书当着领导的面打村民,其实也是表忠心的一种方式,潜台词是:书记大人,这刁民因为征地补偿款的问题给您添麻烦了,我当您的面教训他。如果不是这样,镇书记平时不仅严以律己,又治下清明的话,估计借他个胆也不敢这么做。
处长的年货这事,其实是没有新意的,不过就是资本、权力掮客和官员之间的一台戏。两则新闻有相同之处,那便是,官本位思想侵淫有年,社会的部分现实仍然是以权力为中心所勾兑的一锅酱汤。不管处于社会最基层的支书大人,还是居庙堂之高的国家部委官员,官本位遗毒并未真正肃清。
在此语境下的公务员薪酬改革,最核心的内容是职级与职务的并行,在比较主流的认识中觉得,这对官本位有政策破冰的积极意义,当然对此我是认同的。不过,这应该有个前提或者说在推行基层公务员职级制时有些问题是需要同时解决的。比如,谁具有对公务员职级评定的权力呢?目前来看公务员退出机制并未有效建立,公务员工资也没有按照市场劳动力定价原则实行,谁具有公务员职级的评定权便显得尤为重要。
两种情况分别是这样的:一是公务员职级的评定由专业的、独立的不被个人权力所主导的机构来评定,公务员的年考制度与升降、奖惩应该公开、透明,便于制度与舆论监督,当然最好“阳光法案”早落实。我们购买公共服务当然明白,一个泥瓦匠和一个室内设计师所要支付的报酬是不同的,这是公务员职级与薪酬挂钩的合法性基层。谁是泥瓦匠谁是设计师这要有专业机构说了算,具体的业绩和履职情况可以参考所在单位的评分。
另一种便是,职级高低由领导或者上级说了算。假如是这种情况,我们所谓的“破除官本位”的薪酬改革,无非又是权力主导下的,级别奖赏产生的新的不公。要不大家一团和气的集体晋级;要不又如处长家的年货那样,本该成为广大基层公务员福祉的好政策,反而更易于推高权力的金字塔构架,俯视千万基层公务员,谁高谁低恐怕最终还是走回“年货”与作践更弱小者的来时路了。 文/猫之鱼
“公务员涨工资2014浅谈”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7730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自从2015年年底国务院转发了卫计委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以来,“医养结合”甚至“医养融合”的话题日趋升温。在2016年两会上,这个话题也成为...[查看全文]
本报讯 近日,网络有传言称:“中国社保缴费全球最高”。据此,《人民日报》邀请其各驻外记者调查部分国家的社保支出与国民享受社保待遇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全世界173...[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