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安徽城乡居民的社保差距在5:1以上,保障对接还存在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应积极寻找突破口。昨日,安徽省信息中心发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几点思考》,指出全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在10万元左右,要采取措施避免农业转移人口贫民化。
难点农业人口市民化要“过三关”
安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全省2012年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6.5%,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2.9%的两倍多。两者差距逐年扩大,由2000年的8.4个百分点扩大至23.6个百分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三大关键环节,才能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在自愿原则下,从内到外的完全市民化。
身份转换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前提条件。受制于二元户籍制度,农业转移人口无法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国家明确要求改革户籍制度,梯度放开城市落户限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这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第一步。
保障对接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基础条件。安徽城乡居民的社保差距在5:1以上,保障对接还存在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应积极寻找解决的突破口。
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保障。初步测算,全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在10万元左右,个人成本超过1.5万元,不含购房成本。这就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成本分担机制。
关注警惕农业转移人口现“贫民化”
随着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城市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农业转移人口增长加快,回乡创业人员逐渐增多。如何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积极稳妥推进?
省经济信息中心的专家提出了多项建议,比如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技能、就业特点,应鼓励餐饮、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物流配送、建筑等行业发展,提升城市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建立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制定相关的就业保障措施,帮助农业转移人口平稳过渡职业转换期。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避免农业转移人口贫民化。制定健全社会保障城乡及跨区域转移衔接办法,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参加城镇社会保障的比例。鼓励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优先低价或无偿提供给农业转移人口使用。对无力购买自住房者,可由政府提供住房补贴,使其具备房租的支付能力。
构建由政府、企业、社会及个人共同承担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满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资金需求。设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专项资金,增加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城市的支出补助。对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企业,给予适当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
“安徽城乡居民社保差距不小 农民转市民人均成本10万”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7437.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