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下称 《条例》)即将开始实施,这牵动了全国几千万事业单位人员的心。事业单位改革,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但其中还有一些没有明确的地方,例如养老保险怎么交?工资制度怎么改?对此,相关专家学者表示,《条例》还需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才能确保这次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
许多事业单位五险一金不全
将于7月1日正式执行的《条例》明确了事业单位社保先行并轨的方向,“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虽然从眼前来看,改革对我们影响不大,但因为《条例》的一些配套执行政策还没有出台,还难以判断后续的影响会有多大。”河南省一家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人事处长称,大家都预计到,将来肯定会有影响。“所以,大家都密切关注配套政策的出台。”
现实中,许多已经缴纳社会保险的单位,五险一金缴纳得不全。“因事业单位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之分,种类繁多,人员有编制内和编制外之分,因此,所缴纳社保费比例及享受的待遇也就不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樊明表示,在他的调查中,“大多数事业单位只缴纳三险一金,而且是按照最低标准缴纳,数量较少。”
在郑州一所商业中专任职的张新(化名)每个月工资有4000多元,在他的工资单上并没有 “养老保险”这一项,和全国其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样,他不需要为未来的养老缴费。
然而一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启动,这一情况将发生根本改变。虽然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最终方案尚未出炉,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需要像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这一原则已经确定。按照现行的改革方案,个人账户的缴费比例总计将最高达到职工工资的8%,张新表示,这意味着他每个月将拿出360元作为养老储蓄。“几乎等于个人收入的10%,在一个中部城市,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他说。
是否在编差距甚大
张新的担忧在王刚看来,不值一提。
王刚 (化名)也在事业单位工作,是非编制内的人员,被在编制内的人员称为“临时工”,不但让编制内的人看不起,也让家人担忧。
“我们单位工资不高,平时休息时间我们也经常被叫去义务加班。一个大男人拿这点钱养活自己都紧巴巴的,更别说养活老婆孩子了,天天被家人埋怨。”他说,凡是单位发钱、发奖金、涨工资,都与他们无缘,每个月拿到手的钱不到2000元。更让王刚无奈的是,不在编人员,单位不负责解决户口。“我们单位的在编人员,户口都在单位人事部门。有了户口,孩子的入托、上学等问题,都能顺理成章地解决。”他说,而不在编人员,单位不管户口迁移。“我们的户口,都由省人才交流中心代管,每年要交保管费不说,关键是没有单位户口,孩子上小学时多掏了2万元的赞助费,以后还面临着上中学的问题。”
王刚表示,单位仅为他们缴纳了三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而没有缴纳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公积金。“除了养老医疗保险外,对我们最有用处的就是公积金,我们单位在编人员都每个月自己就缴纳600多元公积金,除了买房外,装修房子还能用。许多人一算,都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公积金,比我们不在编人员的工资还多。”
事业单位的担忧
对于即将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王刚表示,“因为没有具体执行的细则,谁都说不好怎么办。”
事实上,用人单位也有困难,张新所在学校的一名中层表示,学校必须为老师缴纳20%的社会统筹保险。“这笔额外的支出如果让学校来出,学校只能通过其他名目收费,目前的财政政策肯定不会、也不允许为所有的事业单位买单,如果让地方财政来出,财政预算中现在也没有这一项。”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方案,行政类和公益类中一部分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比如中小学基础教育等,地方财政还有可能负担,对于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公益类事业单位,地方财政完全出资的可能性很小。若改革后仍然由地方财政负担,也就没有改革的必要了。
而郑州一家医疗集团则考虑到了实际问题,改革以后,医院需要缴纳一大笔养老金。该集团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医院有几千人需要缴纳养老保险金。“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医院一时间肯定接受不了。”此外,现在推行事业单位改革,核心问题是,这么多人这么多年空着的保险账户怎么办?
专家:还需制定配套政策
“1992年,根据建立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出从1993年开始改革事业单位,至今已经21年了。”樊明介绍道。2002年,由国务院转发人社部文件,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事业单位人员全部签订合同,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到现在为止,已经推行了12年,全国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达90%,为事业单位创造了能走向社会的基本条件。
这样的改革远远不够。
“这项改革进行了很长时间,但由于改革缺乏动力,又没有压力,所以,改革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樊明这样评价说,主要是这个群体非常庞大,又没有一个可操作的方案,“事业单位也实行考核,但因未通过考核而下岗的人非常少,除非他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事业单位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机构,在欧美国家要么是财政全供的政府和军队,要么是自主营运的机构和企业,利用技术和服务收取费用的学校、医院、研究所等全部市场化,我国台湾、香港也是如此。”在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看来,身份认知混乱,职责分工模糊,财政压力巨大以及资源分配不公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四大主因。
记者从多家省级人社厅了解到,虽然《条例》已经颁布,但规定比较模糊,可操作性不强,他们也在等待实施细则。
“说到底,改革牵涉到既得利益,这是最难的地方。比如,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因为养老金并轨涉及缴费和待遇可能面临下降的问题。”樊明表示,《条例》只是个大框架,要尽快制定便于与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套的养老、医疗衔接政策。要制定相应的改革成本支出政策。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既要考虑社会事业发展,又要考虑确保社会稳定。任何一项改革,政府都将支付相应的成本,否则改革难以推进,甚至波及社会稳定。在改革中需支付的补偿金额度,既要考虑当地财政能力,又要顾及补偿对象的心理价码,两者不可偏废。
宋向清也表示,在制定改革配套政策时,必须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心理承受力,以及政府支付改革成本的保障能力,如果采取一刀切的配套政策,不同的地区将会“旱涝不均”,难以保证改革顺利推进。所以,事业单位改革要给各地留下结合实际的政策空间。
“专家:2014年事业单位改革还需政策配套”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6227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