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来人们热议的话题仍然是中国储蓄率达到50%。有学者说,老百姓是不敢花钱,银行里存的是保命钱,如果要让他们花钱,就要提高社会保障,而不是到处兴建基础设施。
笔者认为,虽然当下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政府投入也有所扩大增加。但“看病”仍是很多家庭的沉重负担,“因病致贫”在低收入家庭仍然普遍存在。
与此同时,在“建设性财政”的惯性中,不少地方政府宁愿对基础设施花费巨资,用更多的钱搞经济发展,而对于这种普惠型社保的积极性却不够高。因而,出现自己“攒钱养老”、“存钱看病”的现象。
高储蓄率现象该怎么办?我以为它呼唤的是普惠型社保。所谓普惠型社保,就是说,我们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仅仅解除一小部分人的养老和看病忧虑是不够的,更要让绝大多数普通群众受益,只要他们为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都应该能分享到国家给予的大众化的大包大揽的社会养老保险,不因为工种的区别、身份的不同,而有高低区分、经济悬殊,更不因为不是公务员、事业编制,所能分享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低人一等。
养老和医疗保障能产生“立竿见影” 、“看得见”的效应,群众的心里有“保障底气”了,才会舍得花钱。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谈道:“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诸多惠民措施,但愿这些精神能和养老改革、社会医疗保障改革,以及普惠型社保结合起来,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更多稳妥的社会保障,充分享受现代生活,而不是再成为“储蓄率高达50%”的一员!
“中国青年报:高储蓄率呼唤普惠型社保”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578.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自从2015年年底国务院转发了卫计委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以来,“医养结合”甚至“医养融合”的话题日趋升温。在2016年两会上,这个话题也成为...[查看全文]
本报讯 近日,网络有传言称:“中国社保缴费全球最高”。据此,《人民日报》邀请其各驻外记者调查部分国家的社保支出与国民享受社保待遇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全世界173...[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