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四十年,城西区人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一系列重大改革决策部署,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领,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原则,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充分发挥了人社工作在推动西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应有作用。先后获得“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2014—2016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共青团中央2015—2016年度青年文明号”“全省人社系统先进单位”等各类荣誉23余项。
立足民生
社会就业大提升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尤其“十二五”“十三五”中期以来,随着海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城西区人社局把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放在优化三产结构、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上,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在第三产业提质增效影响下,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稳步增加,就业困难人员逐年减少,登记失业率稳步下降。
【数字话改革】截至目前,全区新增就业4.25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就业56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完成技能培训1.23万人,创业培训2798人。
城西区坚持把就业工作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建立就业工作目标督促落实和检查考核机制,形成以公益性岗位开发、岗位补助、就业指导、小额贷款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政策体系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同时,健全区、镇(办)、社区(村)三级服务体系,建立用人单位和城乡劳动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点菜式”“滚动式”融为一体的就业培训模式,率先推行实施技能培训直补政策,选定8家技能培训实习基地,开展1+N(技能+创业+实训+讲堂+扶持)的分类培训。主动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题,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中心,探索苗圃器+孵化器+加速器为一体的创业链条。
立足保障
社保经办更高效
自2011年社保、人事、就业三局合并以来,城西区社保经办机构以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为目标,确保参保人员“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数字话改革】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参保人数3.7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2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42万人。
紧扣社保扩面、待遇支付两条主线,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参保及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按时足额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构建了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有效保障了城乡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切实解决村民过去缴费过程中手续复杂、时间集中、路途较远且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积极与相关业务经办银行协调,在全省率先推行了“缴费零距离”工作,精简了工作流程,疏通了缴费渠道。主动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完成职工医保、工伤等业务承接工作。并且落实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建立健全了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社会保险金发放工作程序等覆盖基金收、支、存、管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完善了与财政、地税、审计部门联席会审和按月对帐制度,基金监管得到加强。
立足调解
劳动关系更和谐
【改革举措】完善与司法、法院、工会、行业协会等部门的联合调处机制,搭建“调、裁、审”对接的工作平台,对辖区建筑工地采取“每月检查、每季抽查”的方式,检查工地实名制管理、劳动合同签订、公示牌等内容,并按照工资表通过银行卡把工资发放到农民工手中。劳动人事仲裁工作有利有节依法进行,提升了劳动争议调处能力,构筑防范和解决了劳动争议第一道防线。
立足规范
人事管理更完善
【改革举措】配合区划调整,做好相关人事调配,规范人事调动、任免、招录等程序;全面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梳理事业单位借调人员基本情况,深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用人管理。探索政府多元化用人机制,完成小学教师、政府雇员、政府基层公共服务人员、村警、三支一扶及村官等招聘工作。制定《城西区人民政府雇员招聘管理考核办法》《城西区人民政府基层公共服务人员招聘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配合完成基层医疗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完成工作人员档案专项审核。落实安置军转干部岗位安排、初任培训等相关工作,做好军转干部随调家属的安置。
新时代
社会保障开创新局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保障工作的需求不断加大更新。为改善和保障民生,为新时代建设幸福西宁城西新篇章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城西区人社系统立足人社职能职责,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新任务新要求,以更大的改革勇气,更积极的进取精神,更高超的实践智慧,全力推进新时代社会保障工作。
【亮点聚焦】
构建“互联网+人社”服务新格局。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投资45万元,在辖区镇(街道)、社区(村)47个点接入金保工程,村民不出村(社区)就能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在全市率先实现“金保工程”全覆盖。构建启用了“西宁就业创业超市微官网”公众微信平台。平台设置就业、创业、培训三大版块,实时发布求职招聘等相关信息,搭起了企业、劳动者及政府的网络“连心桥”,实现了劳动者求职“一键完成”的目标。
率先建成“孵化中心”。投资1700万元,建成总面积1174平方米的城西区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中心,设立“众创空间”及“创客咖啡”提升虚拟环境和孵化承载能力,并集合区总部经济大厦资源,加大创业链条整合力度,让更多有志之士在我区挥洒青春和智慧,实现创业梦想。
“见习直通车”搭建“双向匹配”新载体。以“政府引导、高校支撑、企业参与、共建互赢”为基本原则,联合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及辖区21家见习基地,架起企业、政府与高校毕业生之间就业绿色桥梁。
率先实施“被征地农民参保”。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工作,不仅使失地农民享受到了党和政府惠民政策带来的实惠,也为全省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供了试点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率先实施“爱心助保”工程。制定《城西区爱心助保实施办法(试行)》,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为无法按时接续养老保险的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借款缴费,切实保障困难人员能够按时退休,截至目前,我局联合邮储银行城西支行成功帮扶累计签约44人次,累计帮扶费用33.86万元。
打造“一柜式”服务新模式。珍惜巩固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金字招牌”,着力在市民服务中心社保大厅率先实施“五险合一”的“一柜式”服务模式,将社保窗口业务进行整合,设立征缴科、医疗结算科、待遇支付科,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实现征缴社会保险一个柜台“一单”到位,一个人员“全岗都通”,有效避免了群众为办理同类业务“多个窗口来回跑”的现象,达到便民、高效的目的。
“银行保函”打通诚信建设新渠道。在全市率先推出以“银行保函”方式替代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减少了企业负担,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中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使企业看到了讲诚信的价值。
织密劳动维权“安全网”。落实属地化管理责任,借助全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依托镇、街道,构建以区级为核心、以镇(街道)为枢纽,以村(社区)为补充的三级监察调解新体系,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向基层拓展延伸,实现关口下沉、增强合力、提升效率的目标,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上探索出新路子。
“西宁城西区让社会保障服务到百姓心坎”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67033.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