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工、学跳舞、齐唱歌、打棋牌……日前,记者走进玄武区新街口街道大石桥社区悦心居家养老综合护理中心时,被这里的欢乐气氛深深感染。
这个占地面积超过11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综合护理中心,不仅有助餐室、娱乐室、助浴间、老年大学教室,还配备了智能健康体检设备、智能护理床、爬楼机、无障碍汽车等具有先进科技含量的老年产品。
该中心只是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养老服务业实现了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从简单照料到综合护理、从传统护理到智慧养老的变迁,实现了从“自助”到“智能”的悄然蜕变。成千上万的老人是巨大变化的见证者与受益者。
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
“改革开放初期,南京市正规的养老院很少,更别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了。”南京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协会会长石德华回忆道,当时我市养老方式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绝大部分老人在家由子女养老送终。
鼓楼区民政局从事多年老龄工作的郝苏明告诉记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政府对养老事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1996年国家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鼓励、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据此要求,南京先行先试,鼓楼区更是率先试水社会养老。当时,该区出台了《关于资助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实施办法》,引进民间组织,采取民办公助方式,鼓励民间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
韩品嵋被称为“南京养老第一人”。1998年,50岁的她从工厂下岗后开办了个人第一家养老院,1999年成立了协和老年大学,2001年成立了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开始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国家政策也在不断调整,老人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韩品嵋说,自己创办养老组织的初衷和目标就是满足老人们的需求。
2003年,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受鼓楼区民政局委托,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为鼓楼区高龄、独居等9类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这一创举当时引起全省乃至全国的强烈反响,得到了政府及社会的肯定与好评,继而在全省逐步推广。
目前在我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已经常态化,内容涵盖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助餐、紧急救助、精神陪护等多个方面。政府“托底”、社会力量充分参与,南京正在实现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的变迁,在“深度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为独生子女减负、为百万老人提供晚年幸福生活保障。
从简单生活照料到专业综合护理
“我今年快90岁了,一个人住,家庭条件又不好,多亏了‘心贴心’这么多年的关心和照顾,每周都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以前多是打扫卫生,如今他们的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经常还有护理员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呢。有他们在,我这把老骨头可以多活几年。”近日,家住鼓楼区凤凰街道凤凰二村社区的赵金兰老人说。
赵金兰的话,从侧面反映了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显著变化:从简单生活照料到专业综合护理。
韩品嵋说,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的居家养老服务网从开始运行到现在,服务的老人逐月增多,从第一个月的75人逐渐增加到5000多人。服务内容也从单一的钟点工服务,拓展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保健娱乐、精神慰藉等多方位服务。
新的问题接踵而来。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失能半失能老人、有精神健康问题的老人增加,老人和家属希望社会能提供相关服务。
前不久,我市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一大亮点就是推进社区、居家和机构养老优势互补、融合发展,让老人们在家里就能享受到养老院里的贴心服务。其中包括,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为居家的失能失智、半失能等老年人提供“机构化”养老服务。
记者了解到,设立家庭养老床位就是依托养老机构和专业医疗服务机构,让在家养老的老人享受到与入住养老院或医院同等的专业护理服务。去年我市在秦淮区等区试点,很受老人和家属欢迎,今年已在全市全面试点该做法,让更多老人不用去养老院,就能享受到养老院的专业服务。
“生活照料等是基本服务,目前我们还追求有特色的关爱失智老人服务。”韩品嵋告诉记者,关爱失智老人包括失智老人日间照料、康乐活动、老人家属喘息服务等,这一系列服务满足了失智老人、老人家属的急切需要。
据市民政局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市1200多个城乡社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28个,已实现社区全覆盖,服务内容涵盖助餐、助浴、助医、上门探望、上门护理、精神关爱、开展家庭养老床位等14个方面。
用高科技点亮 老人晚年生活
“单一的养老服务已不能满足老人的实际养老需求,资源整合和集聚是大势所趋。”在刚刚结束的江苏“老博会”上,与会专家和学者表达了这样的心声。
据悉,党的十八大以来,除了居家养老、助餐服务、日间照料中心、嵌入式养老等模式,适老化改造、喘息服务、综合护理站、智慧养老等都是我市目前正在进行或探索中的新型养老模式。
以鼓楼区为例,该区老年人口总量位列全市各区首位,加上老旧小区多,原有的房屋布局和养老服务设施已不能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2016年,该区选择辖区部分经济困难的老人家庭,对其部分家用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
鼓楼区工人新村居民姚惠英老人是该区适老化改造的首批受益者之一。六旬的她和母亲一起居住在老房子里,地面太滑容易摔倒,老人一个人在家又特别不放心。“扶手、报警器等都特别实用,我们的安全有了保障。”姚惠英对记者说。
与适老化改造项目相伴相随,由我市率先推出的“区域统括医养服务系统1+N平台”养老创新服务模式正在全省推广。所谓“区域统括医养服务系统1+N平台”是指依托核心养老资源,构建养老服务网络,为区域内的老人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医养服务。该平台的核心是以养老院和较大型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为基础,以N个社区居家服务中心为支点,通过智能信息技术,将服务范围辐射到3公里半径区域内。
不仅如此,我市养老服务“智能化”趋势明显。如果说,各种高科技设备延伸了老人的手和脚,那么信息服务平台就是智慧养老的中枢和大脑。去年,江宁区“互联网+养老院”投入运营,其依托互联网技术整合社会、社区、机构养老资源,致力打造目前为止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信息系统整合最成功的服务平台,为居家老人提供便捷化、物联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至今,“互联网+养老院”初步实现了“线上线下实时联动、需求供给无缝对接”的居家养老服务目标。 该“互联网+养老院”还为江宁区1.2万多名低保、低保边缘、城镇三无、农村五保、经济困难老人、计生特扶老人、百岁老人等“五类老人”和75周岁以上独居老人提供全天候一键通紧急呼叫服务,如有老人发生紧急状况,平台通过对话或数据记录及时作出判断,就近通知护理员立即上门或转接120、110、119,高效呵护老人安全。
2014年以来,南京相继被批准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并在医养结合、社会参与、养老评估、政策创制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南京民政工作也要在新起点上推动改革实现新突破,以更大力度深化民政改革。”市民政局局长蒋蕴翔强调,单就居家养老而言,年底前要保质保量完成“100个居家综合护理中心建设”“3450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等两项中央财政居家养老改革的刚性任务。(记者 马道军)
“养老服务业?从“自助”到“智能””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65938.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