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地方要从发展经济的焦虑中解脱出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敢于担当,平稳度过产业调整带来的社会阵痛。
据《人民日报》10月13日报道,在生态环境部对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上半年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相对较差的20个城市名单里,山西有7个城市在列。山西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环保抓的问题,主要是存量。存量问题表面看是环保问题,根子上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问题,表现是‘工业围城’严重。”
在全国环境质量较差城市中,有不少类似于山西的现象。有的城市重化工业占比高,达标排放压力大,“工业围城”现象严重,环境治理时间长、效果慢、反复大;有的城市引进的项目中存在大量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退出困难,产业转换迟缓,环境治理效果不彰;有的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在确立本地区重点产业方面没有充分考量区域发展的环境因素,导致省际之间、地市之间环境压力形成叠加效应,加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等。山西立足本地工业布局实际,下决心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环境治理的突破口,抓住了治理的根本。
其实,其他一些行业或产业同样需要因地制宜,探寻环保“突围”路径。比如,一些地方的农业,过分依赖化肥、杀虫剂等手段,导致土地污染和水污染越来越严重,需要改变相关农业生产方式;一些地方的能源行业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产业升级、技术改造的速度和力度跟不上环境质量的要求,环境污染的总体程度依然在加重,需要转换相关生产手段;一些地方在发展汽车产业的过程中,没有将环境要素纳入其中,陷入汽车产业发展越快、环境污染越大的两难境地,也需要以更广阔的视野优化产业布局。从这个意义上说,山西破解环境污染的思路,对其他行业或产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实现环境质量改善和提升,满足公众对蓝天绿水的需求,需要立足本地实际,秉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原则,探寻环境治理的新路径。
探寻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应从全国一盘棋、区域一体化的大局着眼,从本地产业布局、行业调整、产业发展方式转换着手。存在“工业围城”困境的城市,应限制重化工业的增量发展,逐步提升存量产业的环境治理力度,一步一个脚印改变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传统能源占比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地区,应逐步限制能源的利用量,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减轻环境污染的程度,实现环境治理的目标。
探寻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相关地方要从发展经济的焦虑中解脱出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敢于担当,平稳度过产业调整带来的社会阵痛。解决“工业围城”问题,调整产业布局,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但不能忍一时的经济效益损失,就不会有长久的环境效益的增加。
探寻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需要各地共同发力、联动推进,建立全国、区域的补偿机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为环境质量提升尽了力,全国、区域的环境质量就会有相应提升。一个地区为环境治理暂时付出了经济代价,受益的地区应该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进行替代补偿。
环境治理是个大战役。每个地区及行业都应服从共同的目标,舍小利求大义,共同打赢蓝天绿水保卫战。
“社评:破解“工业围城”,探寻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共赢”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6502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