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区医疗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医疗服务水平、转诊操作规范性等问题受到更多关注。今年初,共有6件政协委员提案涉及到社区卫生服务,东莞市政协将《关于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建议》作为今年6项重点提案之一,进行督办。
经过近一年的办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当增补了药品、加强人力管理,并统一了全市转诊流程,让居民对“首诊在社区”满意度有所提升。不过,市卫计局、社保局表示,新的探索还在进行,但能否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形成及利益如何分配,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健康守门人”变转诊社区
“最近感冒发热,在社区门诊看过治不好,无法治好才转市人民医院看病。本人属于万江的,转个诊先要在社区写转诊单,再到市人民医院转一次,发着39度多的高烧跑了半天终于可以看病了,结果却让人欲哭无泪,看两天病花了近400元,结果就报销20多元。”
这是市民陈先生在就医转诊时发生的事情,这段经历让他很是生气。陈先生认为,既然现在已经按社区门诊、二级、三级医院不同的比例报销了,就不要再搞个“转诊单”来折磨病人了,交了社保就该自由选择能治好病的医院。
今年初,政协委员尹利平上交了提案《关于完善社保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议》。在提案中,他也历数了目前东莞社区医疗的设施和转诊问题。如部分硬件设施陈旧落后,药品严重不足,不同症状的病人去看病都只能开一两种同样的药。
从2008年建立至今,东莞社卫站点达到397间。尽管东莞的社卫服务体系取得巨大社会效益,全市发展却依然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服务机构在管理、投入上不尽相同,甚至是“南辕北辙”。
政协委员、市社保局副局长张亚林说,莞城、南城、企石等部分镇街的社卫服务机构,服务人员、设备均不足,严重影响了服务能力,近几年的转诊率均高于50%,最高时达70%。少部分机构对就诊群众不经任何诊治就转往上级医院,出现很高的“无诊治转诊率”。
张亚林说,这种情况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群众健康的守门人转变为转诊社区,也令群众误以为转诊手续就是故意刁难就医的环节。“不看病、只转诊,社卫服务机构还有没有存在必要”的疑问近年来也不少,并逐渐转变为对全市整个社卫服务体系的质疑。
医联体作用尚待研究
对政协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市卫计局回应称,目前已经适当增补药品,大大缓解社区药品缺乏的现状。而今年6月,经与社保局协调,东莞进一步规范统一了全市转诊流程,解决了反映较多的转诊程序问题。
今年7月1日,东莞市人民医院—谢岗医院医疗联合体正式揭牌,标志着东莞市第一个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从当天起,东莞市人民医院派出36名医疗护理技术骨干率先到谢岗医院执业,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迅速提高谢岗医院的人才实力。有委员提出,为了方便就诊,东莞是否能学习广州经验,根据区域人口密度、医疗资源现状,按1—2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个二级医院和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医疗联合体。
不过,尽管东莞已经迈出了探索的步伐,医疗联合体是否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分级医疗体系形成的作用,部门认为,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东莞市卫计局表示,医联体模式有可能导致优势医疗资源的进一步扩张和垄断,影响周边医疗机构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分诊。社保局认为,如果是市内少数几家三级医院为龙头,建立几个区域医疗联合体,意味着东莞现有的社区——上级医疗机构两级医疗服务提供格局,将变为以多个医疗联合体为主体的条块分割格局。
此外,对于目前转诊中出现的情况,东莞市社保局介绍说,多数是在院办院管镇街中出现的,也是改革中将要解决的问题。社区双向转诊成了向公立医院的“单向流入”,成了“小医联体”。对此,部门称,将坚决打破这种“小医联体”结构。
民营医院欲分一杯羹
打破“小医联体”后,民营医院也试图从庞大的基层医疗市场分得一杯羹。
在10月18日,东莞东部首家民营综合性医院常安医院司马分院开业。分院位于常平、桥头、谢岗三镇交汇,可以覆盖周边十多个村20万常住人口,距离谢岗医院的车程不到20分钟。
在今年的提案中,政协委员、康华医院的投资方王玉成则明确提出,院办院管的模式中,社区卫生站是各大公立医院的派出机构,部分社区卫生站负责人甚至规定不能向民营医院转送病人。他希望,政府能支持民营医院参与社区卫生建设和基层医疗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让民营医院享受在东莞各镇区建设门诊的权利,这样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双向转诊关系。
对此,两部门均表示,如果东莞市规模庞大的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到组织区域医疗联合体中,公益性和盈利性两种运营模式的机构如何协调统一、利益如何分配,这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东莞社区门诊只转诊不看病?市社保局回应”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25081.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