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再集团上市后有望融资156亿港元 社保基金投资已敲定
七年备战IPO,中国再保险集团(以下简称“中再”)如今终于进入实操阶段。作为中国惟一一家再保险公司,中再于7月的最后一天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材料。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按照中再的上市计划,最快将于10月完成在港公开发行股票。
有望融资156亿港元
上市申请材料显示,中再此次上市共有3家联席保荐人,分别为中金香港证券、瑞银证券和汇丰银行,均是实力较强的保荐机构,这也为该公司日后的股票发售打下基础。
不过,并未披露此次IPO预计发行的股本数量、发行价格以及预期时间表等很多关键性指标。中再内部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询价环节也在本月内完成,而最终完成上市最快为10月,最晚为今年12月。这与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2015陆家嘴论坛(官方站)所提及的年内要推动一家险企上市的目标较为吻合。
早在去年中再启动H股IPO计划时,市场就传出,该公司有望募到156亿港元,依据目前净资产情况,预计H股定价为3.29港元。而最终的发行价格,还需要市场询价才能最终确定。
对于中再避开A股IPO的策略,有分析人士指出,A股市场波动较大、IPO周期较长且融资规模小等很可能是国资背景的中再所顾虑的。有数据显示,今年7月,全球共有19家中国企业完成IPO,登陆港交所的企业达12家;从融资额来看,中国企业在港交所融资17.52亿美元,占比也达到86.4%。由此可见,港交所成为中国企业IPO主战场。
社保基金投资已敲定
中再上市梦并非一天两天,早在2007年,中再就开始进行股改。然而,由于随后的金融危机以及自然灾害频发让中再连续出现亏损,上市计划一度搁浅。“2013年中再制订国际化布局的计划,需要更多的资本补充,国内再保险主体面临扩容也增加了中再的压力,这些都是中再近两年IPO提速的原因。”一位保险专家表示。
在股改之后,中再的总股本为364.08亿股,财政部持有54.94亿股,占比15.09%;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309.13亿股,占比84.91%,股权较为集中。上市申请材料明确表示,社保基金将持有中再集团H股,财政部及中央汇金将向社保基金划拨10%的内资股,等中再集团上市后,这部分内资股转换为H股。
上述中再人士解释,从国际上来看,再保险公司上市的较少,在国内中再更是“独家”,稀有的投资标的受到不少机构投资看好。中再的客户几乎涵盖所有内地险企。根据披露信息,中再集团的再保险客户涵盖境内65家财险直保公司和70家人身直保公司,客户覆盖率达93%。此外,根据贝氏评级公司(A.M.Best)数据,以2013年再保险保费规模计算,中再集团是亚洲最大、全球第八大再保险集团。
承保实力制约发行价
在经历了2008-2010年的艰难发展后,中再的经营逐渐步入快车道。中再披露,公司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3.7%,从2012年的23.18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54.76亿元;总资产从2012年底的1480.29亿元增加到2014年底的1896.7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3.2%;总保费收入从2012年的592.9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737.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5%。这一增长速度也延续到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再集团的净利润为25.01亿元,同比增长15.2%。
不过,今年3月平安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中再受资产规模限制,抵御重大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差,其两家子公司中国财产再保险和中国人寿(601628,股吧)再保险,注册资本分别为100.32亿元和67.2亿元,资本规模还不及一家大保险公司,这与承担的风险水平很不相符。
依据保监会发布的数据,以分保费收入计,2013年中再旗下中国财产再保险的市场份额约为33.1%,排名第一;中国人身再保险的市场份额约为37.7%,排名第二。不相称的承保水平很可能成为影响其H股发行价的关键因素。
此外,有证券人士认为,净资产收益率也将决定公司的估值和发行价。中再经历了多年亏损之后,盈利能力已明显回升,其中去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0.91%,但这与行业平均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
中再集团上市路
2007年10月 汇金投资40亿美元,中再成功股改
2008年 首提上市,但因自然灾害及市场低迷搁浅
2009年 集中收购大地保险,再提上市
2010年 子公司中寿被曝治理报告不真实
2013年 提出再保险业务国际化,成立纽约代表处
2014年8月 正式启动H股上市计划
2015年7月31日 递交上市申请资料
“中再集团上市后有望融资156亿港元 社保基金投资已敲定”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113408.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