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以“北京养老服务业缺口巨大,河北养老机构欲分蛋糕”为题,提出了一个养老服务“未来可以考虑的方向”。据报道:“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张家口和涿州民政局已经找过北京市,探讨北京老人入住河北养老机构的可能性,充分利用河北的资源,分解北京养老机构入住压力。”中国网的编辑邀我对这些信息作一解读。
要评价上述信息,恐怕需要先对中国老龄化进程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总的态势有所了解。据媒体披露,在第三届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上,全国老龄办的领导透露:截至2013年底,全国老年人口已达2.02亿,比重为14.9%;并预计在2023年达到3亿,2033年超过4亿。与此同时,在我国的城市中,空巢家庭已经达到54%,农村也已达到46%;失能老人达到3750万。然而,截至2013年底,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只有4.3万家,床位475万张,入住的老人是294万人,其中有一半是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老人。
分析以上全国老龄办提供的统计数据,除了通常认识到的“老龄化日益加剧,机构养老压力也越来越大”的严峻形势以外,还可以得出一些耐人寻味的更深层次的结论:
其一,失能老人3750万,按以往从调查研究中总结出的经验推算,其中完全失能的老人可能要占1/3,也就是1250万人;但是,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只有475万张,即使全部用于对完全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其中的缺口也是775万张,是现有床位的1.6倍。
其二,虽然全国养老服务机构的有床位475万张,但入住的老人却只有294万人,空床率达38%,三分之一强。另一方面,在入住老人中,其实只有一半是真正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老人。这就是说,真正在解决全国老龄办领导提出的“空巢家庭”和“失能老人”等紧迫问题的,也许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150万张左右。
如此看来,中国的养老服务的形势严峻还不在于上述统计数字呈现给我们的表面印象。中国养老服务存在着一个“怪圈”:一方面,养老服务床位与需要服务的失能老人数量严重不匹配;另一方面,已有的养老服务床位却又大量空置不能发挥作用。
总结原因,最主要的是养老服务业的服务成本与老人的支付能力之间有较大的差距。用经济学的语言表述:虽然中国社会客观上存在大量的老年服务需求,但因为老人缺乏支付能力,所以不能成为“有效需求”。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上海市和北京市的养老机构,完全失能老人入住收费在5000元左右;天津市的养老机构完全失能老人入住收费不到4000元。但2014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之后,上海市平均只有3100元左右,北京市刚过3000元,天津市则大约在2300元上下。如果有服务需求的老人多缺乏支付能力,那么养老机构办得再多也只能是对上面作交代或供参观用的“政绩工程”。
如今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河北省一些地方的民政局,主动提出要“探讨北京老人入住河北养老机构的可能性”,要“充分利用河北的资源,分解北京养老机构入住压力”。如同北京市有关方面的表态,这个构想确实是“未来可以考虑的方向”。河北省的优势在于:土地价格、人工成本和消费支出相对都比较低廉,这对缩小机构服务成本和老人支付能力之间的差距肯定是有益的。
但是也应该指出:河北的城市要为北京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也有其劣势。用一句外交辞令,对前景只能表示谨慎乐观:
其一,北京老人去河北养老,路途较远,儿女探望不易。就拿前文提到过的已经与北京市有接洽的张家口和涿州来说,前者离北京225公里,开车的话,用时2小时40分钟;后者离北京75公里,用时1小时25分钟。要说明的是,这都是在北京完全没有堵车的前提下得出的数据。当然,规划中预计年内开工的京张城铁可将途中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之内,但若加上北京市内去火车站和张家口火车站到养老机构所花的时间,加总起来可能也不会少于2小时。再说,河北虽然有相对低价的优势,但如果儿女们要经常去探望,费用叠加会不会又将这个优势缩小了甚至抵消了呢?
其二,中国的养老服务,不但要社会化,还要专业化。兴办养老服务,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对他们日常生活的照护,就成了专业问题。譬如洗脸刷牙,人人都自理,似乎不是问题。但要帮助不能自理的老人洗脸刷牙,那就成了专门的技术。所以,养老服务机构并不是简单地管吃管住就行了。再者,服务机构还需要满足老人其他方面的各种需要,譬如精神文化的需要,心理健康的需要,医疗康复的需要,等等。河北省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包括机构管理、生活护理、社会工作、医疗康复、膳食营养等等方面的人才,从何而来?能够满足需要吗?
其三,从表面看来,最近几年养老服务业很红火。但是,仔细分析,似乎虚火更甚。投资者大都围绕着养老地产、高档服务、高端设施……在做文章。养老机构表面上建得富丽堂皇,五星、六星、七星地往上蹦,但却可能并不符合老年人生活的特点和需要。其实,中国最需要入住老人院的应该是中低收入家庭的高龄、失能老人,兴办这样的养老机构其实可能不赚钱。丑话说在前头,真正按非营利的原则兴办养老机构,河北的城市还有兴趣吗?
当然,还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制度性障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怎么衔接?目前可能就很难解决。
综上所述,我对养老服务的“京津冀一体化”,只能表示谨慎乐观。北京市的有关方面,对此似乎也是这个态度。如果要作这样的尝试,应该事先把很多事情想明白。若不然,投资下去却没有效率和效果,到时候悔之晚矣。传说中,有个北京中心城区因寸土寸金,没地方建养老院,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养老床位数,就在远郊区找了块地建养老院,但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逐渐成型成熟,以上提出的诸多难题想必都会有办法克服,但有一个遗憾恐怕永远是无解的。有位知名教授讲过一个故事:他访问日本去一个养老机构参观,见到有位老人的女儿来看她,说了几句话女儿就出去了,老人则独自流泪不语。教授见了不解,女儿来探视应该高兴啊。但服务人员告诉他,老人的女儿已经去赶火车回家了。这次来,帮老人交了全年的费用,这可能意味着……
“谨慎乐观:养老服务的“京津冀一体化””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958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