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失衡的本质是投资储蓄的失衡。制度的缺失将导致内需不足、投资不足和要素价格压制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被动主导”大规模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形成“经济拉动型+出口导向型”的畸形经济结构。实证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水平与投资储蓄率之差显著正相关——社保制度的缺失将导致我国所面临的“投资不足型”失衡问题;当保障超出适度水平之后,将出现一些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储蓄不足型”失衡问题。
「关键词」社会保障;经济失衡;投资储蓄失衡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开始被广泛关注。特别是自2007年以后,随着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相继爆发,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经济失衡已经成为最为广泛的讨论话题之一。
经济失衡包括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两个方面(郭树清,2007;等,2009)。外部经济失衡,或者说全球经济失衡,表现为国际贸易不平衡(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9;李扬、卢瑾,2010),即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而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国家贸易顺差的不断提高。内部经济失衡,则表现为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或者说投资—储蓄的失衡(傅瑜等,2006;郭树清,2007;程选、罗云毅,2008)。
根据Chenery Strout(1966)提出的“双缺口模型”理论,外部经济失衡和内部经济失衡应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内部表现为投资储蓄的失衡,外部则表现为国际贸易的不平衡。进一步,如果将国际贸易不平衡的结果——经常项目的差额理解为储蓄或资金的国家间转移,那么,内外经济失衡在本质上都属于投资储蓄失衡(IMF ,2005;樊纲等,2009)。或者说,一个国家的内外经济失衡属于投资储蓄失衡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刘洪钟、杨攻研,2011)。
对于外部经济失衡的原因,存在各种解释和假说,包括孪生赤字假说、汇率贬值效应假说、全球储蓄过剩假说、布雷顿森林体系Ⅱ假说、美国金融优势假说以及资产组合供求均衡假说等,众多文献也对此进行了文献综述或原因梳理(中国经济增长与稳定课题组,2009;李扬、卢瑾,2010;王道平、范小云,2011)。
从中国内部经济失衡来看,王小鲁和樊纲等(2009)将其概括为“六高”,即高储蓄、高投资、高消耗、环境代价高、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出口依赖程度高,与美国的“一低三高”——低储蓄、高负债、高消费、高贸易逆差形成鲜明对比;邹卫星、房林(2008)则明确指出,“以内需不足和过度投资为主要特征的投资消费失衡,是中国经济内部失衡最突出的表现,长期困扰着中国经济”。
关于中国经济失衡的根源,许多文献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6)指出,当前中国与民生状况直接相关的政府社会性支出的不足,是导致增长失衡的重要原因。程选和罗云毅(2008)的研究认为,资源品价格长期被人为压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金融资本市场不发达和不均是我国投资储蓄失衡的四个主要原因。郭树清(2007)指出,“中国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反映了中国独特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暴露了收入分配、要素价格和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深层矛盾。”郭庆平(2009)认为,“中国的低消费、高储蓄作为一种结构性问题,在本质上还是体制改革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制度性因素的结果”。
在上述研究文献中,都无一例外的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是造成我国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①但是,上述文献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对一个国家经济平衡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主要停留在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或消费)的影响这一层面。实际上,作为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一,社会保障制度还将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投资和等各个方面。因此,本文将从社会保障制度这一视角来重新全面考察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现象,在深入探讨社会保障缺失与投资储蓄失衡关系的基础上,来解读社会保障缺失是如何导致中国经济的高储蓄率、低投资率和要素价格压制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内外经济失衡的。
本文余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至四部分分别分析社会保障缺失导致高储蓄率、低投资率和低劳动力成本的机制;第五部分全面分析社会保障缺失导致中国经济失衡的原因;第六部分是进一步解释社会保障导致投资储蓄率失衡问题的实证研究;最后是本文的启示与政策建议。
“孙祁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中国经济内外再平衡”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951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