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在转型的历史拐点,针对中国新的经济中需要关注的要点,《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专访了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克鲁塞尔(Per Krusell),他认为经济制度的建立对中国经济转型有重要意义。在他看来,既有的福利国家强调福利的再分配,而现代福利国家更强调推动经济效率,这是两者的最大不同。
《中国经营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多次提到市场化是经济制度改革的核心,对此你是否认同?你认为中国未来的重点在哪里?
佩尔·克鲁塞尔:其实我对中国算不上十分了解,但是公报的全文我还是仔细阅读了。我十分认同这个核心。特别是其中提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我认为,通过市场调配资源、开放更多领域让民营进入,是开放的初衷,在前期也起到很大效果。如今再次强调市场作用,会给予民企更多发展机会。我认为公报中还有许多内容都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更大的问题是怎么落实,这个不光在中国,而且在全球都十分重要。
《中国经营报》: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你有什么建议?
佩尔·克鲁塞尔:传统福利国家模式,一般通过失业保险(放心保),社会援助,包括医疗、教育、儿童护理在内的社会安全,以及包括工资、房租上限规定等措施实现。但这些措施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工资的抑制会产生对人力资本的压低,长期的失业保险可能会导致失业者技能的丧失。
因此我建议中国应采纳提高经济效率的新现代福利制度,比如提供足够的保险以让工人和企业家愿意更多的冒险,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推动生产率的提高。
因为没有好的体系,所以中国老百姓倾向于有钱就存下来,因此中国保有高额的居民储蓄额。
如果有好的社保体系,那么大家可能更多地去自由投资消费,这样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大的。
《中国经营报》:你是新宏观经济学创始人,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人对宏观经济学产生质疑,认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你对这个学术发展有什么反思?
佩尔·克鲁塞尔:之前宏观经济学没太重视信贷市场的研究,但信贷市场有一个小冲击会引发很大危机。
危机后很多人开始研究这个领域,但用的还都是现有的模型和研究方法。这些模型和方法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如上所说,是没重视那一领域,相信几年之内,相关的研究能跟上来。
当然如果能预测危机,不失为一件好事,但是经济冲击本质上是很难预测的,这是不得不接受的一个事实。宏观经济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快速进展,但对于政治体制如何影响政策和决策还有待进一步的理解。
我并没有看到研究人员放弃以前的宏观经济模型,而是试图用以前的方法论来进一步完善这些模型。那些批评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人,几乎从未涉足这个领域,因而并不清楚这些模型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中国经营报》:由于身份特殊,所以你常常会被问到诺贝尔奖的事情,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你会怎样作答?
佩尔·克鲁塞尔:针对“谁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国还有多久能出获奖者”的问题,我的回答一概是“我不知道”。你问我是这个答案,李克强总理问我也同样是这样一个答案。
因为我们对此必须守口如瓶,正如你知道的我们评委会有多个成员组成,奖项产生的过程有一系列流程,保证绝对的严谨和严密。最终候选人及其推荐信上报给瑞典皇家科学院。所有候选人的名字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
但是我认为诺贝尔奖不光是学术上的荣耀,更有国家民族的自豪感在里面。这是为什么所有人都不停地问我这个问题的原因。
对于怎么获得诺奖,我认为必须在一个领域持续不断地进行学术研究,当然除了努力,也还需要一点运气。
“佩尔-克鲁塞尔:中国福利制度应该提高经济效率”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8038.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