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和平安养老保险公司联合发布《2014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企业员工福利指数为66.5,处于评级基准第三档,即福利保障处于基础水平。
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看来,当下最迫切的是提高企业为员工提供福利保障的积极性。“政府要下气力认识到它提供福利的边界。比如养老和医疗的待遇,应加大来自企业和市场的份额。国家也应该运用税收杠杆,鼓励企业主为员工提供福利。”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的一级指标为4个,分别是充实性指数、公平性指数、满意度评价指数和效益评价指数,其中公平性指数62.6,为各项最低。究其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员工取得福利保障存在着歧视性条件,是导致公平性指数不高的主要因素。
《报告》显示,金融、银行、保险行业的员工获得福利保障的条件虽然严苛,但保障情况最好。而消费零售、贸易、交通物流和加工制造、仪表设备行业员工对福利保障最不满意,可能与这些行业的低技术、低附加值有关。IT、互联网、通信、电子和能源矿产、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对福利保障带来的效益最不认同,可能和该行业更看重股权激励的效果、更少认同行业垄断性带来的效果有关。
综合来看,社会保险在企业的覆盖范围较好,超过九成;商业补充保险和非保险福利的覆盖范围不够理想,前者只有五成半左右。企业已提供的商业补充保险项目并没有完全涵盖职工可能遇到的所有风险,商业意外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等产品在已提供商业补充保险项目的公司中普及率为六成左右,而企业年金和商业补充养老保险等规避“长寿风险”产品普及率仅为四成左右。目前企业每年为员工提供商业补充保险支付的费用占全体员工工资总额(税前)的比例平均为12.1%。未向员工提供商业补充保险的企业中,有八成表示“已提供社会保险,无力承担商业补充保险”。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调研显示当前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制度存在一些缺陷: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员工福利保障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进一步增加员工福利保障投入上存在财务成本压力;员工期望和企业打算提供的非保险类福利之间存在供需错位现象;企业和员工对预防“长寿风险”的认识和准备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就企业员工福利保障需求而言,目前更希望企业在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补充保险上增加投入,而对社会保险和非保险类的进一步需求较弱。调查数据显示,62.2%和51.4%的员工分别选择了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补充保险,均超过半数。而选择社会保险和非保险类福利的员工分别只有46%和38.4%。
该报告是国内首个将企业员工福利充实度、公平度、需求类型等现状全面呈现的报告,以全国50个大中城市4500多家企业人力信息和问卷调查为信息基础编制得出,每两年发布一次,已在2012年进行了首次发布。
“侯美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水平待提高”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7955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