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家宣布启动实施新农保、城居保“并轨”。这项惠及数亿农民的重大改革,被不少人视为“马上改革”“马上得实惠”的典范,赢得热烈掌声。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民有所呼、政有所行。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中之重。十八大以来,一项项惠及民生的好政策密集出台,顺应百姓期待的改革相继启幕。更加美好的生活愿景,点燃亿万人的梦想。
民生为重,日子越过越红火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十八大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
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民生为重”的理念融入各级政府方方面面的工作中,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钱袋子更鼓了——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11元,比上年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不仅跑赢了CPI,也跑赢了GDP。“跑赢CPI不难,跑赢GDP才是关键。这是一个好势头,与国家大力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密不可分。”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评价说。
收入增长快,花钱有底气——“双11”一天,网购达人们消费350亿元,全球为之一振。“退休了、去旅游”,出境游实现两位数增加,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境游市场。民航飞入寻常百姓家,2013年旅客运输量超过3.5亿人次,越来越多普通人圆了飞行梦。
物价温和,生活压力减轻——“米袋子”充足、“菜篮子”丰盛、水费电费通信费保持稳定,全年CPI温和上涨2.6%,不仅低于预期,更远远好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通胀率高企的环境下,中国物价基本稳定来之不易”。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
就业“快马加鞭”,创出新高——经济增速放缓,各级政府更加重视促就业。减免税费,身处经济下行期的小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岗位更稳定。简化开业手续、给予小额贷款,创业的路走得更顺畅。好政策激发着活力,2013年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完成预期目标145%。
有真情实意,更有真金白银。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2013年公共财政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用于民生保障的财政支出稳步增加,拨付速度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支出8209亿元,增长1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17亿元,增长14.6%;农林水事务支出13228亿元,增长9.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067亿元,增长21.9%;节能环保支出3383亿元,增长14.2%。“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
深化改革,顺应期待暖人心
好日子受益于国家的改革大计。
一年多来,民生领域改革持续推进,不断取得新突破。2013年初,酝酿已久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出炉。“提低、扩中、控高”——改革方案直面群众最关注的突出矛盾,温暖着中低收入者的心。异地高考破冰、新农合大病保障扩容、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一项项改革措施紧锣密鼓来到百姓身边,实实在在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
更多的好事喜事还在后头。
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彰显浓厚的民生情怀。启动“单独两孩”、改变“一考定终身”、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大大小小的改革,无不对接着最大多数群众的呼声。尽管《决定》公布已3月有余,但人们对改革措施的议论热度不减。
“赶上了生两孩的‘头班车’!”自从今年1月安徽省宣布“单独两孩”政策,春节期间,已有一女的“70后”职员小张就开始戒烟戒酒。“给孩子生个兄弟姐妹,给父母多一个承欢膝下的孙辈,给自己再添一个亲人。能够再次‘添丁进口’,对全家都是件大喜事。”目前,生育新政已在浙江、江西、安徽等省市率先落地,预计上半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启动实施。
城乡居民养老“并轨”、居民养老和职工养老可畅通转续,养老新政实施后,农民工成为最大的受益群体。“对养老心里有底了。”在京修地铁的陕西籍农民工陈军说。之前,他一直犹豫究竟该在老家参加新农保,还是在务工地参加职工养老保险。选择前者,他觉得年老后未必回乡务农;选择后者,他又担心自己毕竟是农村户口,在务工地缴的养老保险不知能不能在年老后转回去。现在,陈军打定了主意:“上半年就和单位协商,参加职工养老,60岁后也和城里人一样按月领养老金。”
“开个奶茶店,税务登记证多长时间能拿到?”陈晓玲在厦门市相关部门咨询后,得到的回复出乎她的意料:只要手续完整,税务登记证“立等可取”;月营业额2万元以下还可免征营业税;税务登记证工本费、发票工本费支出均为0元。陈晓玲的惊喜,缘自“减政放权”给小微企业带来新变化。从去年3月至今,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已达300多项,同时取消了76项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改革工商注册制度,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手续……营商环境的优化,激发着人们的创业热情。
改革顺应着百姓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无限畅想。
夯实基础,基本保障更完善
保障民生,尤其要盯住“底线”和“短板”。党和政府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基本民生保障制度的薄弱环节,反复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
基本民生保障,不能留一处“空白点”。
2月底,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出台。涵盖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八项制度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制度形式明确了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内容。“《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完善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说。
据初步统计,城乡低保已做到“一个都不少”。2013年我国城市低保救助1096万户、2061万人,全年支出资金724.5亿元;农村低保救助2925万户、5382万人,支出资金841.9亿元;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38万人,支出五保供养资金174.3亿元;救助城市“三无”人员90万人。
基本民生保障,要跟得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底线”不会一成不变。经济增长,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退休待遇等也要与时俱进。2013年,全国有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达到17%。马年一开年,多地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深圳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增至1808元,预计将使近200万低收入者直接受益。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迎来“十连调”,平均上调幅度10%,月均养老金达到2000元左右。2013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提高到了49万元,比上年增加了5万多元。
“底线”的内涵要更丰富,不仅满足于温饱。筑“幸福巢”、圆“安居梦”,保障房跑赢目标——2013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超额完成了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的建设任务。到2013年底,全国累计用实物方式解决了3400万户城镇家庭的住房困难。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低保户不仅能领取每月的补助,还拥有子女教育免费、看病有补贴、入住廉租房、供暖不花钱等一系列帮扶措施,日子过得不再艰难。
回眸一年多来人民生活的新变化,让人欣喜、令人振奋。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必将收获更多温暖、绽放更多精彩!
“白天亮:顺应新期待,民生改善幸福长”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7803.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