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2050年全球老龄人口将达到20亿,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15岁以下的青少年人群,其中发展中国家的老龄人口将是现在的4倍。全球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
我国自上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目前已进入了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而且特点非常鲜明。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012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是1.94亿,2013年突破2亿,2025年突破3亿,这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二是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由于长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育意愿的变化,导致我国生育率大幅度回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比一般的国家要快;三是“未富先老”的特征非常鲜明。2012年我国人均GDP刚刚超过6000美元,总体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尽管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但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基础、社会保障能力还有待加强;四是农村地区老龄化更加突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l士年人口大量外流,留下一个规模巨大的空巢留守老人,农村的社保体系建设相对于城市滞后,农村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五是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总体而言,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老龄化程度将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但201 5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最关键的时期。因此我们一定要把人口老龄化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去谋划。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201 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345万人,劳动力开始绝对减少,这可能是一个拐点性的变化。随着抚养比的提高,家庭、社会、国家用于养老的支出将会持续增长,这必将带来储蓄率的下降,进而导致投资率的下降,并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进一步降低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
开放以来,我国的老龄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老龄事业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也在国家层面摆上了重要位置。但是还需要继续提升,纳入到社会经济的总体战略层面去把握,并融入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为此,我国下一步的老龄事业发展需要加强八个方面的体系建设。
一是以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为抓手,逐步完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主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当前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制度设计上是全覆盖的,但实际还没有做到全覆盖,制度预期与制度实践还有差距,管理手段也相对比较落后,信息也不完全透明,效率相对比较低。
二是以增加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和发展养老服务业为抓手,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当前的养老服务体系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为主,在心灵慰藉方面的服务还是比较薄弱的。
三是以增强老年人健康意识和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为目标,逐步完善以老年人保健、康复护理和长期照料为主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该体系主要解决的是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求,包括疾病的预防控制、有效诊治和康复护理,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
四是以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为目标,建立健全以老年人权益保障、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老年人资源开发的老年社会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解决的是老年人的权益保护与权益表达。
五是以提升老年工作行政效率和促进老龄组织有序发展为目标,逐步完善以老龄工作行政管理、老龄组织行业管理为主的老龄工作体系。增强政府部门对老龄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快培育老龄行业组织,形成职能互补、相互配合的局面。
六是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建立健全以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为主的政策支持体系。在全国层面制定一些约束力强的政策,同时也允许地方拥有一定的灵活性。
七是以增加老龄事业的资金投入,更多发挥市场融资能力,创新融资工具为目标,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老龄事业发展投融资体系。促使老龄事业发展能够吸引到充足的民间资本,同时打破资源配置的部门界限、区域界限,实现共建共享。
八是以统筹城乡、区域为路径,构建公平、公正、和谐、协调的老龄事业协同发展体系。缩小城乡、区域老龄事业发展的差距,让更多的老年人公正、平等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王一鸣:老龄事业发展需加强体系建设”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778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