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保网社保新闻政策法规社保查询维权案例社保观点社保知识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办理指南社保问答社保计算器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保观点 >

卢寿祥:政府财政支出的居民福利效应问题研究

 字体时间:2014-06-25来源: 中国社保网编辑:社保网-夏宇
【导读】:在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和存在社会储蓄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是不同的。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既是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也社会发展过程中居民社会福利的来源。

 在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和存在社会储蓄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是不同的。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既是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也社会发展过程中居民社会福利的来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盈余将成为居民社会福利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政府财政支出滞后,不仅会影响居民社会福利水平,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经济总量的平衡。 

一、引言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看来,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的出现,就意味着该国的财政支出过于庞大;这种庞大的财政支出又会导致本国需求膨胀和物价上升,进而影响本国对外贸易、利率和本币的稳定;政府财政支出过大,也会产生挤出效应,损害居民的消费或投资等等。总之,根据传统经济学观点,要使一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该国财政应该努力避免财政赤字出现。 

在调控宏观经济的实践上,人们也始终遵守与贯穿着上述财政赤字的经济学理念。比如,人们主张在经济萧条时,经济刺激计划和财政赤字对于避免震荡、稳定市场、恢复信心、促进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当经济止跌企稳时,经济刺激计划要适时退出并减少财政赤字(陈华,2010[1]。应该说,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和财政支出运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其根源在于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目的在于保持宏观经济平衡的调控货币投放问题,没有认识到财政支出与调控货币投放的区别以及调控货币投放对宏观经济均衡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下面,本文将通过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经济模型,对社会经济体运行过程中的政府财政支出与调控货币投放的区别、关系及各自在保持社会宏观经济均衡运行过程中作用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滞后(包括不进行调控货币投放和不适时进行调控货币投放)对宏观经济平衡及其运行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 

二、对一个社会经济均衡的分析 

(一)无折旧与储蓄下的经济均衡 

假设一:一个社会经济有四个利益集团组成,即上游厂商、产业末端厂商、社会居民和国家政府;上游厂商包括最终产品上游厂商和材料性产品上游厂商等两类厂商,并且上游厂商通过向其产业下游上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提供其产品,来获取其产品利益;社会居民,通过向社会厂商提供劳动,来获取劳动收入;产业末端厂商从上游厂商处购得各种社会最终消费品,并将其交易给经济社会来获得其所追求的产品利益;政府只向社会厂商征收税金,并且暂时假定政府税收全部被政府用来向政府职员发放工资和购买政府行使其职能所必须的各种最终产品。 

假设二:社会所有厂商(包括上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的利润、劳动成本、税金和材料成本各自占其产品销售价格的百分比各均相等,分别以qktf表示,并令q=20%k=10%t=10%f=60%。如果产业末端厂商在本期实现的经营总金额为10亿元,即本期的社会总供给为10亿元,那么,根据以上假设,对本期的产业末端厂商来讲,上游厂商在向其提供了6亿元的最终产品;社会居民向其提供了1亿元的劳动;政府本期向其征收了1亿元的税款;根据20%的利润率市场条件其所实现的经营利润为2亿元(卢寿祥,2009[2] 

下面我们将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对社会经济中的上游厂商利润、工资、政府税收等经济变量进行分析。现在将产业末端厂商直接向其采购产品的社会厂商称为第一级上游厂商,第一级上游厂商直接向其采购材料产品的上游厂商称为第二级上游厂商,……依次类推(弗雷德曼,1986[3]。若以G表示本期产业末端厂商向产业上游上游厂商进行采购的总金额,(G=6亿元),于是,有: 

产业链上的厂商    来自产业下游    厂商利润    劳动收入 

                 厂商的采购金额 

第一级上游厂商          G           Gq           Gk 

第二级上游厂商          Gf          Gfq          Gfk 

第三级上游厂商          Gf         Gfq        Gfk 

………………         ……         ……         …… 

n级上游厂商          Gf        Gfq       Gfk 

产业末端厂商向第一级上游厂商采购6亿元最终消费品,最终在该产业链条上所导致增加的上游厂商利润、产业工人收入(单位:亿元)分别为:上游厂商利润= Gq+ Gfq+ Gfq+……+ Gfq= Gq1+f+ f+……+ f=Gq1-f/1-f);产业工人的劳动收入= Gk+ Gfk+ Gfk+……+ Gfk= Gk1+f+ f+……+ f=Gk1-f/1-f)。同理可得,政府本期从上游厂商处征收到的税金金额(单位:亿元)为:政府税金= Gt+ Gft+ Gft+……+ Gft= Gt1+f+ f+……+ f=Gt1-f/1-f)。当n→∞时,(1-f)将等于零。于是,当n足够大时(其实,当n等于产业链条上厂商的层级数时。因为产业链条最上端的厂商是凭借其对某种经济资源的所有权来获取经济利益的),上游厂商的利润、产业工人的收入和政府税收分别为:Gq/1-f)、Gk/1-f)和Gt/1-f)。将G=6f=60%q=20%k=10%t=10%代入上面各式可得,本期产业末端厂商向上游厂商采购6亿元材料产品分别导致了3亿元的上游厂商利润、1.5亿元的产业工人收入和1.5亿元的政府税收。 

至此,本期的社会居民总需求为(1+1.5=2.5亿元,社会厂商总需求为(3+2=5亿元,政府总税收为(1.5+1=2.5亿元。如果像上面所假设的那样本期没有社会储蓄,即本期所有的社会厂商和社会居民都将其本期的全部利润和收入用于其本期的生活消费,并且也假使政府本期的税收支出在本期也能完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那么,本期的社会总需求为:(2.5+5+2.5=10亿元。这时的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这时的社会经济就是一个自动平衡的经济体,如图-1所表示。   

                        

伴随产品的生产,进入该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马克思,1867[4]。因此,产品折旧成本会成为该产品价格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假设上述社会模型中的社会厂商(包括上游厂商和产业末端厂商)开始提取固定资本的折旧基金。如果将折旧率分别定义为社会厂商单位产品折旧金额占单位产品销售价格的百分比,表示为z,并假定社会厂商现在的利润率和折旧率分别为15%5%,即q=15%z=5%,而ktf不变,那么,在上述模型中,产业末端厂商在本期实现的利润和提取的折旧金额分别为10×15%=1.5亿元和10×5%=0.5亿元。 

根据上面的讨论,同样的道理可知,产业链条上上游厂商所实现的利润和所提取的折旧分别为:Gq1-f/1-f)、Gz1-f/1-f)。当n趋向无穷大时,现在将f=60%q=15%z=5%G=6代入以上各式可得:上游厂商实现的利润= Gq1-f/1-f =Gq/1-f=2.25亿元。上游厂商提取的折旧=Gz1-f/1-f=Gz/1-f=0.75亿元。也就是说,上游厂商向产业末端厂商出售6亿元的材料产品后可实现2.25亿元的利润和可提取0.75亿元的折旧金额。 

本期提取的折旧总金额为上游厂商提取的折旧金额与产业末端厂商提取的折旧金额之和,即0.5+0.75=1.25亿元。于是,在没有社会储蓄的情况下,本期形成的实际社会需求为:上游厂商收入+产业末端厂商收入(利润)+居民收入+政府税金=2.25 + 1.5 + 2.5 + 2.5 = 8.75亿元。 

但是,这时的社会总供给金额并没有因为折旧基金的提取而发生变化,仍为10亿元。于是,由于在本期产业末端厂商提取了1.25亿元的折旧金额,使社会经济中出现了1.25亿元的社会需求空缺。为了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平衡,政府必须增加货币投放,以制造和弥补空缺的1.25亿元社会需求(假设政府为此所投放货币能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如图-2所示。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在其生活消费中会逐渐出现剩余。于是,社会经济中开始出现储蓄。在这里,储蓄泛指人们各种未将其本期收入全部用于本期生活消费的经济行为。由于社会储蓄的发生,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因提取折旧而出现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扩大。在上述存在折旧提取的社会模型中,假设所有社会厂商的平均储蓄率为s=50%,社会居民的平均储蓄率为s=30%,那么,本期的社会经济中将出现2.25亿元×50%+1.5×50%=1.875亿元的社会厂商储蓄和(1+1.5)×30%=0.75亿元的社会居民储蓄,从而在原有社会总供给不变的前提下相应制造出(1.875+0.75=2.625亿元新的社会需求短缺。这时,为了实现和维持社会总供求平衡,政府应在一般性的财政开支和增加投放1.25亿元调控货币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社会“额外”投放货币,以增加制造出2.625亿元的有效社会需求来弥补社会厂商和居民在本期进行储蓄所造成的社会需求空缺。在发生折旧提取和社会储蓄的情况下的政府的调控以及社会经济的平衡,如图-3所示。 

从对上述简化的社会经济模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折旧基金的提取,还是社会储蓄行为的发生,它们都会造成社会需求的空缺。为了实现和维持社会经济的总量平衡,政府必须在一般性财政支出的基础上,增加“额外”货币的投放,以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制造出相应数量的社会需求,来弥补由折旧基金提取和社会储蓄造成的社会需求空缺。在上述社会模型中,由于人们提取折旧基金和进行储蓄,本期的社会经济中出现了3.875亿元的总的社会需求空缺。如果假定本期政府的税收资金收支相抵,那么,这3.875亿元的社会需求空缺,其实正是发展了的社会经济所赋予政府的一种可用以调动社会物力、人力的财政能力。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政府调控货币投放不同于政府的财政货币投放,即政府一般性的财政税金的支出。调控货币投放是政府为了制造社会需求来弥补本期社会经济中由于人们提取折旧和进行储蓄等原因出现了社会需求空缺从而实现和维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而在一般性财政支付之外向社会经济“额外”注入一定数额货币的行为。而一般性的政府财政支出是政府为了维持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追求其他经济目的而仅仅对本期财政税金的支付和使用。当然,本文在对财政收支进行详细讨论之前,在此暂时假定政府财政支出的资金能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下面将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和推导一般性的政府调控货币投放公式。并假定:一、在对政府一般性财政支出进行详细讨论之前,均假定政府在本期的一般性财政支出能在本期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二、在详细讨论政府调控货币投放之前,均假定政府的调控货币投放金额能完全有效地制造出用以弥补社会消费空缺的社会需求。 

(二)提取折旧基金下的经济均衡 

对于一个无社会储蓄和无社会折旧基金提取的社会经济,社会供给将自动等于社会需求。在尊重社会供求平衡原则的情况下,政府对这种“两无”社会经济是没有干预社会经济的余地和需要的。若用A表示本期的政府调控货币投放总金额(单位:亿元),那么,这时的调控货币投放公式是:A=0 

从前面对简化了的社会经济模型的分析中可知,即使在一个没有社会储蓄的社会经济中,由于社会需求因折旧基金的提取而出现了空缺,政府也是需要对本国社会经济进行平衡干预的。这时,政府调控货币投放的规模等于本期社会经济中提取的折旧总金额。现在,若用Z分别表示本期社会经济中提取的折旧总金额(单位:亿元),并假定政府的货币投放能全部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那么,在没有社会储蓄的社会经济中,政府的调控货币投放公式为:A=Z 

(三)社会储蓄和折旧提取下的经济均衡 

从本文最初对有社会储蓄行为的社会经济模型的分析中可知,在存在社会储蓄的封闭经济中,人们的储蓄行为同样造成了社会总需求中的空缺。要想恢复社会经济中的总供求平衡,政府就必须对经济社会进行调控货币投放来制造社会需求从而弥补这种由人们的社会储蓄行为所造成的社会需求空缺。若用Q表示社会所有厂商在本期的总利润(单位:亿元),用Y表示社会居民在本期的总工资收入,ss分别表示本期社会厂商和社会居民的平均储蓄率,那么,根据上述公式,政府本期的调控货币投放公式为:A= Z + Qs+Ys 

“卢寿祥:政府财政支出的居民福利效应问题研究”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5661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文章采自网友投稿刊登及网络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交流。中国社保网是一个公益性质网站。文章版权永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本文已帮助

最新刊登

1

赞助商链接

猜你喜欢

今日热点

【以案说法】自愿放弃社保,可以吗?

点击排行榜

  • 新闻
  • 观点
  • 政策
  • 案例
  • 知识
  • 办理
  1. 2016事业单位事假、休假、病假的有关政策规定
  2. 2017年上海最新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一览表
  3. 国家医保局: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93万人次
  4. 社保怎么补交?农村户口的要怎么补交社保费?
  5. 2017年已经到来:社保卡等新规你必须知道
  6. 内蒙古社保卡进度查询
  7. 2016公务员最新级别工资一览表
  8. 个人可以补缴社保吗?个人补缴社保流程
  9. 社保断了需要补交吗?中断之后如何补缴?
  10. 2015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