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缺口从何而来
搜狐财经:戴相龙最近在一个会议上承认养老金存在缺口,他说:“把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加在一起搞支付,这叫现收现付,这个没有缺口,15年以后都没有缺口。但个人账户在退休时,这些钱都是他的,这时候缺口就非常大了,那时的政府就没法平衡,那是后患无穷的。”
周克成:戴相龙所说的养老金缺口,其实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这种看法具有迷惑性,并不能真实反映养老金的现状。如果光从资金流量的角度看,目前的社保资金确实没有缺口,因为现在工作和缴纳社保的人很多,政府还能收到很多钱,而领取退休金的人还没有达到高峰期,所以目前的社保金收入大于支出,是没有缺口的。
但我们并不能这么看待养老金。因为政府收钱的时候,实际上是给了缴费人一个承诺,承诺若干年后要给这些缴费人支付养老金,这样政府现在政府收的钱越多,他积累下来的债务就越多。一个人不断借新债还旧债,如果他总是能借到很多很多的钱,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他的资金没有缺口。
但我们的社保基金有可能做到这点吗?不可能的,其中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老龄化必然到来,领取养老金的人必将越来越多,能够缴纳社保金的年轻人必定越来越少,这时候,养老金出现缺口就是不可避免的事了。
确切讲,说养老金到底有没有缺口,我们不能光看今天的资金流量,而要看未来的资金流量,要看未来人们可能面对的资金收入和支出,这就是“资金存量”的概念了。你个人拥有多少财富,不能光看你手头上有多少钱,还要看你到底有多少负债,只有将你的收入和负债一并考虑进去,才能得出你拥有多少财富的可靠结论。
现在一些政府官员谈养老金缺口的时候,是有意无意避免了负债积累这一点,因而能得到养老金没有缺口的结论,事实上这种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搜狐财经:目前的养老金缺口有多大?
周克成:我没有具体研究。但由曹远征牵头的中国银行研究小组曾经指出,2013年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将达18.3万亿元。18.3万亿元,相当于中国2011年GDP的38.7%。中国银行研究小组所用的就是存量的概念,我是比较认同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结论的。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廖淑萍也曾经指出:“18.3万亿元缺口指的是,在一些假设前提下,未来70年里,把每年的养老金缺口折现到2013年所得到的一个存量缺口。”
延长退休年龄是一种违约行为
搜狐财经:在养老金缺口这么大的情况下,戴相龙建议调整完善养老金制度,包括延长退休年龄和养老金缴纳年限,“比如养老金交30年,就可以获得养老金了。那今后30年不行,可能要交35年。现在60岁退休了,将来可能63岁退休。”
周克成:这是一种解决办法,但这种解决办法是一种违约行为。事实上这也是所有由政府强制实行的社保制度的通病。他们给你描绘一个美好未来,让你心甘情愿把钱掏出来,但过不了一代人两代人,这个制度的毛病就会暴露出来,你也随之成为受害者。
在养老金出现缺口的情况下,政府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偷偷摸摸地违约,一是赤裸裸的违约。
如果政府通过加税、借债、制造通胀等办法来支付你的养老金,那是一种偷偷摸摸地违约。表面上看,你还能在约定期限内拿到约定数目的退休金,但这笔钱要么是政府通过加重税负、债务得来的,要么是通过加印钞票得来的,而不管怎样,这些负担最后其实还是落在老百姓身上。通常来讲,政府采取的就是这种办法。
当第一种办法搞不下去的时候,政府就会设法“完善社保制度”,也就是延长退休年龄和养老金缴纳年限。这一点对他们而言其实也是迫不得已的,他们知道这样做实在是太赤裸裸了,太让自己脸上挂不住了,但没办法,他们不可能永远加印钞票,所以只好这样做。
延长退休年龄和养老金缴费年限,也不是一种违约行为或者欺骗行为。因为养老金计划本来就是一项税收计划。表面上看,在缴纳养老金的时候,我们是和政府签订了合约,是约定了今天交多少,明天领多少。但深究起来,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不见得。因为就算今天你认识到社保计划不可持续,认识到未来所能拿回的养老金可能无法让人满意,但你还是得继续缴纳养老金,因为社保制度是强制执行的。对一些人而言,他们没有被骗,他们是被抢了。
我想进一步强调的是,社保制度的存在,还缩小了人们的自由选择权。在没有社保制度的情况下,人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行业特性、工作能力和意愿来安排退休年龄,但在社保制度下,政府为了减轻养老金支付压力,因而给人们划下一条两条整齐的退休年龄。
这样做有什么合理之处吗?我完全看不出来。简单看,一位车间工人或泥水匠在60岁的时候可能就干不动了,而一位医生、一位学者,60岁可能正当富年。我们能要求他们在同一年龄下退休吗?你要一个车间工人到了60多岁还去上班,未免有些残忍,而让一位教授在65岁就退休下来,无疑是对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
人们太善良了才相信社保制度
搜狐财经:在养老金制度下应该也可以做到灵活退休。
周克成:麻烦在于,政府永远不会这么灵活。你要求它灵活,它最多能多给你几个工种、年龄段的不同规定,如果政府能完全知道什么样的行业和什么样的人适合在什么时候退休,那计划经济就完全可行了。问题在于,各种信息和知识永远是分散于社会中每个人的头脑中的,政府根本没有能力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并且根据这些信息作出有效分析,然后说张三应该60岁退休,而李四则应该65岁退休。
而且,灵活性也不会是政府所要追求的。政府喜欢强调公平,因为百姓期待政府给他们一个看起来“公平”的社会福利政策。如果政府说一种工种可以60岁退休,而另一种工种需要65岁才可以退休,那人们就会对政府的公平性产生怀疑。而政府没有面对这种质疑的能力和勇气。他们宁愿武断地搞一刀切,造成隐形的社会浪费,也不愿意长期与民意作对。
你不要以为现在政府实行社保计划就是和民意作对,实际上不是,很多百姓是支持社保制度的,他们看不到社保制度的弊端,或者认为即使目前存在弊端,政府也总会找到办法来解决的。我只能说,人们还是太善良了。
社保计划其实是一项税收计划
搜狐财经:难道社保制度就真的这么一无是处?
周克成:社保制度不是一无是处,而是由政府垄断、强制实行的社保制度几乎一无是处。事实上,现在市面上也有不少可取的养老金可供人们自主选择,这些养老金和政府强制执行征缴的养老金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 ,商业养老保险如果出现亏损,会有相关银行和保险公司出面兜底,直到这些养老金机构破产为止。而政府强制征缴的养老金,如果有一天他们的资金缺口足够大了,就只能通过加印钞票、增加税收等办法填补窟窿,掏钱的还是老百姓。
第二 ,商业养老保险会更加遵守合同。假如今天你和它签订的是缴费30年的合同,他们不会在中途突然通知你,说你必须再多缴费3年5年;假如约定60岁开始给你支付养老金,他们也会如约履行,而不会在你缴费得差不多的时候,通知你说你只能从65岁开始领取退休金。
当然,其中最大区别是政府的养老金是强制缴纳的,商业养老保险则由人们自由自愿购买。也正是后面这点区别,造成了前面两点区别。这就涉及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我们推行社保制度,到底是真的为百姓的养老着想,还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用于支付今天的退休金?如果是前者,那我们就应该更多地考虑让百姓自主购买商业保险,如果是后者,那我们就把它当做一项税收计划好了,没有什么好说的。
政府太短视无力彻底改革社保制度
搜狐财经:戴相龙建议完善养老制度,以达到收支平衡。
周克成:是的。但他提出的办法是延长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这个要由百姓承担后果暂且不说,就是百姓愿意承受这后果,你又能调得了多少?不管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怎么延长,都会有一定的限制的,你不可能到最后要求别人80岁才退休和领取养老金。
现在我们其实面临两个选择。是要把今天的问题拖延到明天,让它最后变得不可收拾,还是今天就咬牙忍痛,彻底改革社保制度?
如果我们的社保制度还是不改,那后果我们已经说到了,那就是人们只能不断延长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而且到时候拿到的退休金也可能是已经发毛的钞票,因为政府只能通过加印钞票或增税的办法来支付退休金,或者干脆等到一天政府债台高筑,让整个社会面临经济危机,就像今天的希腊一样。
另一个选择,就是逐步将社保制度和政府强制力量分离开来。没有了政府强制,人们一样会购买和拥有养老保险,但那是从市场上得到的,这样的养老保险要安全可靠得多。当然,考虑到政府的财政压力,这也只能一步步来,比如目前人们有12%的缴费基金进入统筹账户,那么我们可以逐年降低1个百分点,这样利用最快12年的时间,逐渐让所有的养老缴费金都进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中的养老金可以自主决定购买市场上的任何养老保险,而不是只能购买政府一家的。
这样的改革,对政府而言回事比较痛苦的,因为它会因此面临新的财政压力,但如果今天不吃这个苦头,那明天就只能吃更大的苦头。当然,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大致来讲政府官员都是“临时工”——任期五年到十年的零时工,因此他们当他们出台一项政策的时候,更多的只能着眼于短期目标,而对长远的利益得失则看得比较淡漠。这是戴相龙提出延长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这种办法,而不是要求对社保制度作出其他改革的原因。
搜狐财经:如果社保制度短期内没有更多调整,那么作为个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周克成:你没有更多办法。你只能好好工作,尽早为自己的下半生做好准备,不要对社保基金寄予太高期望。不管你今天缴纳了多少社保金,不管从官方预期上看你未来能领取多少退休金,你都得自己为自己做好打算,另外为自己存一笔钱。今天交出去的钱,可能让你感到心痛,但它所能给你的保证并不够,你就当自己多交了一笔税好了。
“对话周克成:社保的祸害”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387.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