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亿人。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加之少子化和长寿时代来临,养老日益成为国民关注的热点话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为20.8%,这意味着平均5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一个65岁及以上年龄的老人。由此可知,我国仍然处于人口抚养比较低时期。与过去相比,60岁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速度较快,将使得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因此,为了满足不同人群更高层次的养老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对于推动国内养老体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发展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为民众补充养老资产提供了优质选择。与此同时,国民养老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重视养老保险配置,为个人养老增加保障。在各种类型的商业养老保险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除寿险外的商业养老保险,可以看到,商业养老保险正在成为居民养老的重要补充,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对保险业来说,稳健经营、多元细分服务是保险业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优势所在。保险业具有多元化产品服务供给能力,商业养老保险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养老金在安全稳健、长期增值、长期领取等方面的综合需求,同时能够针对不同细分群体,围绕多元化的养老保障需求,提供差异化、综合化的一揽子保险解决方案。比如,在客群维度方面,保险公司可以向不同年龄、不同偏好的客户提供不同模式的养老保险产品,还能够根据职业特征、经济状况等因素,向特定群体提供适合的养老保险产品。
保险业具有的长期资金投资管理能力,其投资期限长、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与养老金属性天然契合。在长期管理保险资金的过程中,保险公司普遍建立了适应长期投资要求的投资管理体系,积累了较强的管理养老资金的长期投资能力。同时,保险公司初步具备布局医疗健康养老产业链的经验。经过多年探索,在风险有效隔离的前提下,保险公司一方面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跨周期投资能力优势,为医疗养老健康产业链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发挥保险公司专业优势,探索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与金融保险产品的衔接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养老需求。
老年群体数量持续上升,这部分群体资产规模较好,也是一些保险公司的优质客群。保险公司想在服务养老保障体系中有所作为,持续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丰富产品供给是全面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所向。关注关爱老年人,提升对老年人的服务能力、在保障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加大力度,通过大力推进硬件服务升级、服务提升、流程优化、软件改造等方式,为老年保险消费群体提供适老化的保险服务,也是保险业发展的机会所在。
另外,保险公司还需要以产品服务为核心,与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进一步精准满足银发群体需求。包括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等内容。保险公司要在充分了解老年人风险保障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面向老年人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使保险业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金融服务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人口老龄化赋予了保险业全新的课题。老年客户对于养老生活的期待是多元且高品质的,当代养老是“享老”的过程。因此,保险公司需要从客户角度出发,解决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不只是解决少数人的问题,明确策略定位,才能把握住老龄化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
“养老需求提升 保险机遇增大”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31509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