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认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要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人民日报》12月22日)
一娘生九子,十心皆不同。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短板”,其中最难啃的“短板”当属“摘穷帽”“挖穷根”,需要各地认真分析,区别对待,精准施策,“化短为长”,最大限度的聚集发展后劲和活力。
补足设施“短板”。要想富,先修路。在一些地方,由于水、电、路、讯、住房等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严重桎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各地应当立足实际,摸准实情,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扶贫攻坚的利好政策,有针对性的制定“破解良策”,积极主动的争跑项目资金,切实打通群众发家致富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迈上全面小康的“快车道”。
补足技术“短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一些地方,农业生产、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科技普及率仍然较低,一些先进的“新招”、“绝活”未能及时传授到农民群众手中。为此,各地应当充分运用“微信”、“飞信”、“互联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手段,探索创新“专家+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帮教方式,努力为农民群众传授最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补足思想“短板”。思想上的贫困是最可怕的。当前,一些干部在面对扶贫攻坚工作中的种种困难时,知难而退,缺乏斗志,革命意志衰退,萎靡不振、畏缩不前。一些贫困群众也是“人穷志短”,“甘当穷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各地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教育引导,解放干群思想,激发智慧力量,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来审视、谋划和推动各项工作,努力形成“弱鸟先飞,至贫先富”的精准脱贫新局面。
补足能力“短板”。 解题要有思路,攻坚需有利器。当前,经济迈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期,脱贫攻坚剩下难啃的“硬骨头”,担当时代重任,破解精准扶贫难题,实现十三五规划“开门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干部需有旺盛的精气神,高强的“硬功夫”。然而,能力不会与生俱来、从天而降,只有靠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向问题学,学用相长,知行合一,才能克服“本领恐慌”,补齐能力“短腿”,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干出一番事业。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各地惟有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咬定扶贫“短板”,主动“对症下药”,一步一个脚印走,一锤接着一锤敲,迎头赶上,拼搏实干,才能实现“后来者居上”、“化腐朽为神奇”的目的,真正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补足发展“短板”需先啃扶贫“骨头””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27335.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