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4年全国社会平均工资和各省社会平均工资数据陆续发布后,再次引发“被平均”之叹,许多网友都惊呼“拖后腿”。
为什么会如此呢?有专家指出,社会平均工资依据规模以上企业人员平均工资统计,没有纳入低收入人群工资。国家统计局的说法是,由于工资分布是典型的偏态分布,即少数人工资水平较高,多数人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多数人的工资水平会低于平均工资。
这就是说,统计局承认很多人的工资“被平均”的现实,但理由是高收入者拉高了平均工资,低收入者感觉“被平均”是很自然的事。但统计数据没有纳入低收入群体,说明统计方法本身存在缺陷,恐怕会让“拖后腿”的感受变得更强烈。而用这种有缺陷的方法统计出来的数据作为决策依据,更会让民众产生被剥夺感。
这正是每年的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上调后,很多人在感叹“被平均”之后,又感叹“被减薪”的根源。如果说社会平均工资只是掺掺水,用好看的数据粉饰一下现实就完了也没什么,可怕的是要用这些数据影响民众的收益,这就不能不正视了。
平均工资正是各地社保缴费基数调整的依据,伴随着平均工资的增加,缴费基数的上浮也势在必然。按照现行规定,职工本人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这意味着,工资达不到平均工资60%的职工,要按照高于本人工资的基数进行缴费。
而对于很多灵活就业人员来讲更是如此,在个人收入没有增长的情况下,还要用更高的标准缴费,难怪不少网友感叹自己的收入“被下降”了。
统计数据存在缺陷,却仍然成为各种决策的依据,这本身就不是科学的决策态度。为何就不能改进统计方法,将低收入者纳入被统计的对象?难道是为了以好看的数据体现发展成果?还是要以好看的数据为什么人增光添彩?
近年来,统计数据一直被质疑有掺水之嫌,多年来地方和全国的统计数据总是存在很大差距,本身就说明这种怀疑有一定合理性。而一些低收入者没有被纳入统计数据调查,却要承受统计数据所带来的政策后果,本身就非常不公平,说明决策过程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另外,在当下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社保缴费基数的上涨本身就很不正常,很多企业处境艰难需要减负,有员工多年没有涨薪,却要承受加高的社保费,这样做无论对企业还是职工,都非常不利。早就有研究指出,中国社保负担世界最重,几乎占职工工资的五成,那么,减轻社保缴费标准应当成政策的主流,在收入差距年年拉大,很多劳动者收入多年没有提高的情况下,更应当有这样的政策善意。
“社保缴费基数上涨引发“被平均”之叹”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10799.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