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平均工资是什么?
办理社保业务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社会平均工资”的说法。
关于平均工资,一般有以下几种统计指标:
1、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2、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3、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4、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按照有关法定,职工本人要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为社保缴费基数,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下限);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上限)。
那么,这里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应该用上面哪种口径的平均工资?
国办公厅《关于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告》(2019年)法定:
各省应以本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计算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核定社保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
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是按照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确定。
职工医疗保险以“市级统筹”为主,所以,很多地区的医保缴费基数上下限,是按照全市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确定。
所以,社保业务中常说的“社会平均工资”,在2019年之后,一般是指“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社平工资,社保基数及当地最低工资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banli/332355.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至,我们缴纳的五险一金,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调整,而调整的时间节点就是7月。目前全国已有5个省份公2018年社保缴费基数:北京以8467元领跑全国,上海、天津分别以7132...[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