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建议30岁以上女性放开二胎 再晚生不出来
近日,新华社发表文章《扛不起的遗憾,等不起的时间……——“”政策全面放开到底行不行》,将全面放开二孩问题又推向风口浪尖。对于不少持乐观态度的家庭来说,政策出台只是时日问题。但对于高龄夫妻来说,政策迟出台一天,就意味着生育机会越渺茫。对此,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表示,单独二孩放开后都未出现生育潮,他建议,先行对30岁以上的女性全面放开二孩,“有的人年纪大了,再晚就生不出来了,不要遗憾终身。”
个案
“等不起妈妈”阿君36岁
因有异母妹妹不能生二孩
36岁的阿君是一个5岁女孩的妈妈,想生二孩却不符合条件。原来,她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尽管她是母亲唯一的孩子、尽管她跟这个妹妹从没见过。
据了解,“独生子女”的定义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对此,阿君很无奈,“我父母婚内只有我一个孩子,后来父母离婚,妈妈一直带着我再没有生育,爸爸再婚对象没生过,所以两人生了一个女儿。也就是说,三个长辈都是在符合计生政策前提下生育的孩子,不过,现行二孩政策却不允许像我这类的人生。”
对阿君来说,唯一希望就是等待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可现在连时间表都没有,听国家卫计委的意思,还要观望几年‘单独二孩’的效果,可是我等不起了啊,过4年我都40了,能成功怀孕和生出健康宝宝的几率很渺茫了!”
阿君说,希望国家计生委“高抬贵手”,不要人为地造成遗憾,“如果短期内不能全面放开二孩,能不能给我们这些‘等不起的妈妈’通融一下?例如我这种有‘异父母兄弟姐妹的单独’也等同于单独?或者35岁以上的妇女先全面开放二孩?”
呼吁
39学者联名建议调整政策
其实,早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来自全国21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39名人口学者联名起草了名为《全面放开二孩生育取消对公民的生育限制》的建议书,指出“实施单独二孩一年的实践表明,申请夫妇数量明显低于预期,表明该政策对生育率回升的影响相当有限。”
建议书指出,取消生育限制而可能出现的出生数量的增多,是改变生育政策所希望的成果而不是所谓的风险。新增的出生数意味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减少,对家庭和社会都是好事。“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的冷淡反应,不仅再次证明以往对出生反弹风险的夸大,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生育水平长期无法回升的担忧。
聚焦全面放开二胎之争:到底要等多久
截至目前,全国各地陆续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已满一年。不过,从政策效果看,远低于预期。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1687万人,较2023年仅多出47万人。
对此,有专家认为仅放开“单独二孩”生育不利于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全面放开二胎生育已十分必要。而近日新华网、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对全面放开二胎的一系列报道和评论,又将此事进一步地发酵。
媒体:“不能生”的痛苦有谁懂
这已经成为一个公众耳熟能详的“社会之问”——自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否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便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2023年11月,不少非独家庭联名上书“建议信”,呼吁相关职能部门尽早放开二孩生育政策。
一位参与联名“建议信”的广东网友告诉记者,每次看到孩子在家非常孤独,跳棋都只能自己一个人下,还问家里能否多个弟弟妹妹,“这种心酸和无力感,只有非独父母才有切身感受”。
挥之不去的养老压力,正使不少家庭即便不符合生育政策,也将生育二孩纳入议事日程。武汉市民周女士去年父亲生病住院,她和两个弟弟轮番照料送饭的经历,让她生二孩的意愿十分强烈。“我们很快也会年迈,到时全落在一个儿子身上,我们于心何忍?”
而“失独”,更如同梦魇。近年来频频曝出的失独家庭惨剧,让很多父母考虑再生个孩子,分散家庭风险。根据致公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全国失独家庭至少有百万个,且每年新增7.6万个。
记者采访发现,70后群体事实已成为二孩政策放开的呐喊主体。70后大多有兄弟姐妹,非独家庭占比相当多,因此对全面放开二孩诉求格外迫切。
广东韶关市民李绍华说,随着年龄增大,生育能力不断减弱,“再等上两三年,即便政策放开,我们也没法再生了”。
分析:放开的“时机”何时才能成熟
全面放开二孩的“时机”,对很多公众而言,无异于难以读懂的“玄机”。
随着相关呼声不断高涨,各类传闻也层出不穷。此前一则“5月份就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消息广受关注。对此,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回应称,网上相关消息传言不属实。
对于放开二孩政策,宋树立表示,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对于资源、环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是长期存在的。但他特别表示,“单独二孩不是句号,要往下走,要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地发展,加强政策的实施评估,加强人口形势的研判。”
面对卫计委等部门对全面放开二孩“暂无时间表”“尚未提上日程”等表态,一些基层计生工作者和人口研究学者则认为,结合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后的生育“遇冷”情况,二孩政策不仅应全面放开,且已相当紧迫。
短时间内出现人口集中出生,导致妇科产房爆满、教育学位紧张等一度是普遍担心。然而,根据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2023年3月至年底期间,全国只有近100万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
华中科技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石人炳教授认为,单独二孩放开后,不仅未出现此前担心的扎堆生育,反而存在遇冷情况,表明当前国民整体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已明显降低,“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时机已基本成熟”。
湖南省一位在长期从事计生工作的基层干部表示,实际中,想生二孩的家庭,大多通过农村一孩半政策,或直接超生完成生育。想生却受限的,主要集中在超生就要丢饭碗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即便全面放开二孩,能符合政策的家庭数量,要比想象中的少很多”。
还有不少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生育率太低,带来劳动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严重隐患,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显得十分紧迫。
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年底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因而呼吁尽快从“单独二孩”向“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过渡。
“日本、新加坡等亚洲一些国家也曾采取过限制生育政策,但因生育率大幅下降,节育政策实施10多年后,都转变成鼓励生育。”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东伟说,由于经济发展等因素,导致生育率下降后,很难再恢复。我国已实施计划生育20多年,现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担心的不应是生育反弹,而是即便放开后生育率也不回升。
共同的疑问:一个答案要等多久
不少受访的家庭夫妇、专家学者、计生干部普遍认为,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肯定是大势所趋。现在摆在面前的问题是怎么放?何时放?
针对怎么放的问题,目前业内观点声音各异,一部分认为应按地域先试点,后普及的方式,以免在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出现人口出生堆积;还有部分专家建议按妇女育龄分步走,比如先期放开30岁及以上妇女的二胎生育限制,再适时全面放开,逐步释放生育潜能。
张东伟表示,目前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在1600万到1700万之间,放开二孩政策后新增加的出生人口占总量比例很小,对我国人口整体态势不可能产生根本性影响,“因此一次性全面放开就行,没必要羞羞答答”。
对于何时放,不少受访人士认为应该越早放开,对缓解老龄化收效越快。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何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应建立在对单独二孩政策效果的全面评估基础上。
原新认为,从申请再生育到二孩出生,至少也要10个月,综合评估单独二孩政策,要等每个省实施满一年才能得出效果。去年全国启动单独二孩政策,但各省份到去年6月份才全面落地,“最好等今年下半年对单独二孩政策成效评估后,再制定具体的时间表”。
“尽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还需统筹考虑和综合研判,但在全面放开大方向已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很多工作现在已经可以着手准备。”关注人口计生政策的浙江碧剑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有水说。
吴有水表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涉及的全国和地方法律条文修订,对符合政策想生二孩,却被采取上环、结扎等节育措施的夫妇,计生部门如何提供复通等生育服务等方面工作,都应早日提上日程,“确保二孩政策一旦放开,就能及时在各地落地”。
专家:十三五’期间放开应该能做到
“从一开始,单独二孩就是一个过渡方案”,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翟振武表示,“当时一下子全面放开二孩,条件不成熟。但单独二孩实施一段时间后,释放出一部分势能,再全面放开,会更加平稳有序。”翟振武表示,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路,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人口形势的发展,对生育政策的完善和改革。“并不是说,大家都只生一个就是很理想的情况”。
按照翟振武的预测,如果在2012年全面放开二孩,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群大约有1.4亿,假设生育意愿在50%-60%左右,全面放开二孩后,预计会有7000万到9000万的孩子在未来4-5年内出生,平均每年多出生2000万人口,加上原有政策,每年出生约1600万,可能会在一定时期造成婴儿潮,尤其在一些大城市,对医疗、教育造成冲击。
“全面二孩是合适的政策调整方向,但什么时候放开,需要统筹考虑方方面面情况”,翟振武表示,从技术考虑,“‘十三五’期间,应该能做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的观点与翟振武基本一致,他指出,先实施通过单独二孩政策,通过2-3年时间在相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做好准备,然后再全面放开二孩,“这是比较稳健的做法”。
以上是2023全面放开二胎之争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社保相关知识 ,请持续关注中国社保网。
“2023全面放开二胎之争”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zhishi/31231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通常没有社保,或者社保程度较低,不仅因为当时的经济竞争中劳动力成本是重要因素,也因为没有与高保障相匹配的分配机制与税收机制。所以在西方国家的...[查看全文]
业内人士表示,与2004年的国九条相比,此次出台的新国九条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出台的文件,勾画了资本市场顶层设计的路线图,将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未来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