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且用人单位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女职工可正常享受产前检查、生育津贴以及分娩过程发生的医疗费用。
剖腹产最高可报销5800元
按照规定,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因此,只要是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即持有“二孩”准生证,且用人单位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女职工,其生二孩发生的产前检查、分娩医疗费用可按规定予以报销。
据市社会保险局生育保险待遇处处长马燕介绍:符合条件的女职工生二孩,其生育发生的医疗费,生育保险基金按以下限额标准支付:产前检查:800元/例。正常分娩:三类定点医疗机构2200元/例;二类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2000元/例。异常分娩(难产):三类定点医疗机构2800元/例;二类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2600元/例。剖宫产:三类定点医疗机构4500元/例;二类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4300元/例。剖宫产的同时做其他相关妇产科手术5000元。实际医疗费低于上述限额标准的据实支付,实际医疗费高于或等于上述限额标准的,按上述限额标准支付。
二孩顺产可领90天生育津贴
符合条件女职工生育二孩,除了围产保健和分娩发生的医疗费用之外,女职工因生育引起并发症的医疗费用,在产假期间的住院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其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按规定支付后的剩余部分,在三类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支付比例为80%,在二类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支付比例为85%。产假期满后需继续治疗的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执行。
此外,符合条件的女职工,在下列法定产假期间由领取工资改为享受生育津贴,其中,正常生产可享受90天的生育津贴;难产的增加15天生育津贴;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的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日计发,发放标准按照女职工所在用人单位申报的本人月缴费工资计算。
男职工配偶未就业可享生育补助
马燕表示,除了正常参保的女职工外,凡用人单位为男职工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其男职工未就业配偶只要符合“单独二孩”生育条件,也将能享受一次性生育医疗补助。未就业配偶二胎补助金标准为参保女职工产前检查、分娩医疗费用规定数额的50%。
此外,凡参加省会居民医保的育龄妇女,只要符合条件,参保居民无须额外缴纳生育保险金,二孩住院分娩也可享受到定额生育补助,具体补助标准为:顺产每人800元,剖腹产1500元。
享受待遇首先要领生育保险卡
按照规定,申请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职工,首先要办理登记手续、申领生育保险卡。办理登记手续需提供的材料包括:准生证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社会保障卡,一寸彩色照片一张。
马燕说,由于目前市社会保险局办事大厅办理业务人员数量巨大,因此,参保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手续办理统一由各参保单位专人办理,职工只需注意收集好各种资料。除申请生育保险卡所需的材料外,参保职工到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产前妊娠诊断、检查、住院分娩费用发票等相关材料都要保存妥当。
这些人可以生二孩
本报讯(记者汪辉通讯员陈艳)新修订的《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施后,哪些人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昨日,市人口计生委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市人口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要求生育的,经批准可以按计划生育第二个子女。1.经县级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织鉴定,报省辖市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织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2.经鉴定患不育症,合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的;3.夫妻双方系归国华侨或回本省定居的港、澳、台同胞,身边只有一个子女的;4.夫妻一方为六级以上伤残军人;5.夫妻一方连续从事矿区井下采掘作业五年以上,只有一个女孩,且继续从事井下采掘作业的;6.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7.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
夫妻双方均为农村居民,除适用以上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要求生育的,经批准可以按计划生育第二个子女。1.夫妻只生育一个女孩的;2.男到有女无儿的家庭结婚落户,并赡养女方父母的(若姊妹数人,只照顾一人);3.在深山村定居五年以上,并继续定居的;4.夫妻双方为少数民族的。
户籍原在城镇,后转入农村或农村居民被聘用为国家工作人员的,不适用前款规定,但因依法结婚从城镇转入农村的除外。
以上是2023“单独二孩”可享生育保险 剖腹产最高报销5800元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社保相关知识 ,请持续关注中国社保网。
“2023“单独二孩”可享生育保险 剖腹产最高报销5800元”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zhishi/309178.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翻开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连串成绩跃然纸上,“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央财政五年投入专项扶贫...[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