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统计局上周发布了一组最新的人口数据,显示广东男性比女性多500万,这多出来的500万光棍,怎么解决婚恋问题,瞬间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但是,还有一个数字同样值得关注:截至2013年底,广东省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比例达到8.17%。而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这一比例是6.79%,年轻程度仅次于西藏、宁夏、青海和新疆。2011年和2012年,比例则分别为6 .80%和7.06%。短短两年间越过7%,这是什么概念呢?国际上通常把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达到7%,作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门槛。因此,这多出来的1%意味着,三十年来一直得益于外来劳动力补充,老龄化进程相对缓慢的广东省终于也进入了银发社会。
单纯从数字来看,广东省老龄化程度仍然低于2013年全国平均水平(9.7%),更加远低于位列前二的四川和重庆。但是,仔细分析广东省内的老龄化状况,会发现非常棘手。最突出的特点是,省内贫困地区反而老龄化程度最深,这与国际上的老龄化发展进程背道而驰。一般的情况是经济越发达,老龄化水平越高,譬如香港和日本。一方面,少生和不生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另一方面,随着福利体系的完善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寿命在延长,死亡率在下降。但是,2010年的数据显示,广东省内较为贫困的粤东、粤西和粤北三地合计的65岁以上人口比例是8.80%,高出当年全省平均水平约2%。梅州、河源等地方,甚至早在十年前就超过7%的临界线。相反,经济发达的广州当年为6.62%,东莞更只有2.26%。这说明广东省内部的劳动力,源源不断从落后地区流入珠三角地区,造成了省内经济水平与老龄化程度倒挂的奇特现象。
另一个特点是,跨省劳动力与老年人配对迁入,尤其是流入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这是最近出现的趋势。从2010年开始,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占常住人口比例不仅逐年递增,而且增加速度在加快。当年只身到广东闯天下的青年人到中年,将退休的父母接到广东团聚,这是近年来省外户籍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改革前三十年,省外劳动力的涌入极大拖延了珠三角地区的老龄化进程,同时人口红利让珠三角短时间内获得非常好的发展。但是,随着配对迁入情况的增加,当年的优势逐渐转化为广东人口结构的隐忧,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可能会出现老龄化进程突然提速的状况。
以上这两个特点,意味着广东省会同时出现两种类型的老龄化难题,第一类可称为物质型贫困,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粤西粤北以及山区。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至珠三角,而大批空巢老人留在家乡。留下来和老人一起生活的,还有大量0-14岁年龄段的留守儿童,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有调研显示,这些地区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一为务农获得的劳动收入,二为外出打工的家庭成员寄钱回家。至于从社会保障体系例如养老金、低保、医疗等途径获得的收入和福利很少。因此,如何养活自己、解决看病就医、抚养第三代,甚至保障人身财物安全,是这些深度老龄化的贫困地区面对的养老难题。这些难题属于经济范畴,即物质型贫困,需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养老保障体制、发展当地经济来解决。可棘手的是,当地偏偏缺乏充足的、文化程度高、有技能的劳动力,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在富裕的珠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则引发另一种问题,即参与型贫困。以户籍人口计算,除了深圳(6%左右),穗佛莞三市60岁以上人口比例早就已经达到14%-15%。同时,大量跨省老年人流入。根据广州和佛山调研的情况,老年人日常很难参与社会生活,感到被社会抛弃,缺乏自信。比方许多老人不懂得在柜员机使用银行卡,需要花大量时间在柜台排队,疲惫不堪。也有许多老人不懂得使用互联网,无法使用许多便捷的公共服务,而且在社交场合因为不知道谈论的话题而搭不上话。因此,如何提供协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这些地区的养老难题。按照省政府对养老建设体系的规划,90%的老年人将通过家庭实现养老。可难办的是,这些地区年轻人工作生活节奏快,缺乏时间帮助家中老人解决这些困难。所以,亟须发展社会力量,在政府资源的配合下,提供各种支持,尤其对独生子女家庭。
广东全省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但是由于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两种类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时出现,既缺物质,也缺时间和服务。在实际生活中,两者互相叠加,问题变得更复杂。既考验单个家庭的应变能力,也考验政府的执政水平。
“钟晓慧:广东老龄化社会的两种贫困”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976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