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于2013年9月正式被提出,在近日再次浮出水面——保监会向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了《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拟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城率先开展试点。
这一观点从出现至今,就面临了不少的阻力与质疑,有人怕楼市动荡,有人担心细则不完善,而在小编看来,以房养老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国人的传统观念。
一、担心房价会跌?“还要看细则”?
房价的涨跌,近年来一直是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买房一族天天盼着房子降价。可是小编搜索了多家网站的楼市调查发现,大部分人认为中国房价还将继续上涨,看涨的网民远比看跌的多。
而对于细则的担忧,听起来更像是借口——细节未出,大可以不支持,但也不至于反对。比如余额宝等新型理财产品推出时,有不少人持观望态度,但并没有谁跳出来反对,可见对于细节、未来的迟疑,绝不构成“以房养老”的阻力。
二、提前消费不普遍 房产经抵押失去安全感
“以房养老”来源于国外的“倒按揭”,相当于把产权房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定期获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房主去世后,该房产将被出售用于归还贷款,其升值部分归抵押权人所有。
这样的模式,说穿了便是一种提前消费,以信用卡的使用情况可见,我国的提前消费观念并不普遍,特别是在50岁以上的人群(而这群人正是“以房养老”的真正受众)。根据艾瑞咨询集团对于中国信用卡用户的调查,我国信用卡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而50岁以上用户非常少:
(数据来自艾瑞咨询集团《中国信用卡用户报告》)
从信用卡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深受大陆型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消费观念相对保守,更注重“安全感”;相对于提前消费,更倾向于存款;相对与抵押房产,宁愿过得苦一点也要保证“一证在手”。所以“以房养老”真正挑战的并不是中国楼市,而是人们的安全感,一份对于“家”的执着。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化也在逐渐西化,以上图的数据来看,41~50岁的中老年信用卡用户数量也相当庞大,这部分“以房养老”的潜在受众对于新鲜事物的态度正变得越来越开放,“以房养老”非常有可能出现转机。
三、“房子留给子女”观
除了消费观念的原因,部分老人反对“以房养老”,是“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的观念在作祟。在许多老人眼中,自己的房产不仅仅是居住之所,更是留给后代的一份宝贵财产。自己奋斗一辈子,居住几十年的房子,自然不愿意交给“外人”——即使卖掉,也希望经由子孙之手。
另一方面,将房产抵押出去,不少老人还怕被认为“连房子都不留给后人”、落下“不爱子女”“自私”的口舌,自然是宁愿省吃俭用,也要将房子留住。
四、一切都离不开“面子”
除了老年人自己要面子,子女也会因为“好面儿”而阻止老人加入以房养老。
我们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尽孝道”是不少子女严格奉行的人生准则。倘若让父母抵押房子而获得养老金,子女是否会背负上“不孝”之罪?即便自己理解,他人是否会觉得自己吝啬或是能力不足?别人会如何议论自己?…… 儿女们会产生各种疑虑,从而出于“面子”反对“以房养老”。
总而言之,“以房养老”要在我国得以实施,关键是要转变国人的观念。如何让老人们了解其优势、让子女们理解其用意,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小编视角:以房养老遇阻 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差异”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9033.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