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上,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称,建议中国从2016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有专家表示,提高退休年龄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劳动力总量减少的速度。
缓解劳动力总量减少速度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更直接的表述还是“延迟领取养老金”。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问时曾指出,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在养老这个最普遍的社会伦理问题上,就经济谈经济,不仅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也缺乏现代经济学应有的高度和智慧。
不可否认人口老龄化带来了挑战,然而,提到应对老龄化挑战,先想到把重心放在提高退休年龄上,把千斤重担“一头沉”地丢给了临近退休的老人们,这种“单挑”老人的做法,显失社会公平,也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难题。
这首先于现代文明的伦理原则不符。辛苦忙碌一辈子之后,在适当的年龄退休,靠领取养老金安度晚年,是劳动者神圣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是社会和国家应尽的法定义务和伦理责任,也是社会延续、发展、繁荣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大幅提高退休年龄的设想,却与这个朴素的基本原则明显冲突。暂且不论今后的状况如何变化,按照当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3.5岁的标准推算,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后,一般退休老人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于老人们是勉强的“超期服役”,于社会则是推卸了一部分反哺和赡养老人的义务。
其次也于社会运行的实践操作不合。即便法律可以规定理论上的延迟退休,但却无法强制要求企业聘用老人上岗。从当前的职场岗位设置来看,我国多数劳动者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而推行60岁以后退休制度,除去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老人可以自动延续就业,年老体弱的体力劳动者多数会面临无班可上的局面,即使是所谓的白领专业人士恐怕也难以幸免。这一边是没有工作可干,那一边还没到退休年龄,这种两头落空的生存危机怎么解决?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必须统筹考虑。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实质,是人口出生率的不断降低。在人口总体规模已经得到比较合理控制的前提下,既然已经预期到人口年龄结构的不利转折,那就不妨考虑许多专家所呼吁的建议,通过审慎、科学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以适度调整人口出生率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避免人口年龄结构的“硬着陆”。
同时,养老金制度也要大力实施“开源节流”的改革,切实化解社会养老压力的累积和加剧。在“开源”的一面,财政在养老投入上应该承担起更多的民生责任,企业也应该在养老支出上更多地反哺员工和社会;在“节流”的一面,既然养老支出压力加大,全社会都要共克时艰,要通过实行养老制度“一元制”,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退休员工“让渡”偏高的退休金给企业员工。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其中需要应对的挑战很复杂、很艰巨,但是,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虚心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超前预见、科学谋划、通盘考虑、真抓实干,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一条社会科学发展、百姓养老无忧的阳光大道。
“许晓明:应对老龄化挑战需要综合考量”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8797.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