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中国,没有外出旅行经历的人恐怕不多了。若说在一个风景秀丽的深山老林里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那是什么?说穿了,那不是道观,就是佛寺。也就是说,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基本上是出家人居住的地方。在那里长期生活,可是得看破红尘、六根清净才行的。
然而,现在的养老地产,却要以这样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为号召来诱惑老人掏出自己一生的积蓄。不可否认,会有老人喜欢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也会有任性的有钱人买来偶尔享受一下清静。但是,这样“高端”的养老地产绝非养老产业的正路。然而,现在一谈到养老,似乎满世界都是这样的喧嚣。君不见,全国各地几乎十天半个月就会有一个所谓的峰会(蜂会?疯会?)在那里忽悠。于是,2014年变成了养老地产的“沸腾年”。
2015年马上就要来临了,这意味着,“十二五”将尽,“十三五”则在等待破题。养老产业,说完整点,是养老服务产业,现在必须清醒,必须走上正途,必须马上与“房地产思维”说拜拜。要不然,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中国社会,前途岌岌可危也!
为什么说养老产业不能陷入房地产思维?首先,房地产商的行为逻辑是这样的,先拿地,然后建房,再预售期房,再推销现房,直至售罄,是为一个周期。虽然在理论上也把物业作为一个环节,但现实中屡遭业主吐槽乃至抨击的恰恰就是这一服务环节。如今全国各地的物业服务得到业主赞誉的实在凤毛麟角,而彼此相安无事就算阿弥陀佛了。实事求是地说,房地产商如果能非常重视所建住房楼宇的质量,那就要算其中的姣姣者了。至于住房售出以后……如果说住房楼宇是硬件,物业服务是软件,房地产商盯着的是硬件。
养老产业恰恰相反,硬件并不是最主要的,实用就行,世界上有几个养老机构自诩五星、六星、七星的?房地产思维的重点是要把房子卖掉,业主一旦入住,Game Over;而对于养老机构而言,老人入住,应该才是养老服务的开始……养老产业应该盯着是软件,是让老人安渡余生的人对人的贴心服务。
为什么说养老产业不能陷入房地产思维?还须进一步反思:前几年,也是岁末,在某一线城市,曾经受邀参加媒体举办的房地产人士的庆功会。会上,主持人自豪地宣称,那年的房地产业对全市GDP的贡献达到了52%。然而,几年之后,如今的房地产,前景已然不妙。这么一个红红火火的家大业大的产业,为什么一下子就给玩残了呢?
不止从什么时候开始,房地产商建造的住房楼宇,主要的用途已经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让业主“投资”。虽然房地产商以满足刚需为名,不断地建房。但房价之高,真正需要住房的人大多是买不起的,而与此同时,买了房的人却相当多又不是为了居住,而是等着住房升值而发财。现在媒体上常说的“房地产泡沫”,实际上就是住房的市场价值与使用价值严重背离。当住房完全被用来投资而空置时,其使用价值等于零。这时的住房本质上与股票的作用是一样的,而股市即使再熊,其消耗的资源必竟有限。但住房就不同了,消耗了大量资源,尤其是占据了异常稀缺的土地资源,但却没有产生使用价值。当有一天,整个社会蒙地惊醒,我们造了那么多的房子难道还不够住吗?房地产泡沫就一定会瞬时破灭。
于是,房地产思维开始转移阵地,同样的手法被用到了养老地产上。现在,在有些一线城市,就像卖楼花一样,已经开始卖“床花”,既所谓“会员资格”。买下床位的人并不是为了自己养老,还是为了“投资”,即期望到将来养老床位变得稀缺时买个好价钱。如果任凭这种房地产思维发展下去,对越来越多真正有需要的老人而言,养老服务恐怕又是一张画饼。
2015年,“十二五”规划中的最后一年,应该是养老产业,或者说是养老服务产业拨乱反正的时候了!拜拜啦,房地产思维——我们能够做到吗?
“唐均:养老产业赶紧与“房地产思维”说拜拜”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79649.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