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某报发表署名“商旸”的文章《公务员养老,制度并轨不是平均主义》。其中称,在养老待遇上,“制度统一是改革的方向”,但公务员与企业职工“却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理由是:“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掌握并行使公共权力。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积极性和清廉度都会受影响。而且,一般来说,能考上公务员的,文化程度也较高,读书时间长、教育投资大。非要让公务员的养老金和蓝领工人水平一样,对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公务员来说,是否也不公平?”
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这篇欲说还羞的文章,被认为是既得利益群体在杯葛废除养老金“双轨制”改革。
首先,文章作者无视公务员与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养老金领取上的“双轨制”所带来的巨大不公平,而祭出了学历高、教育投资多退休后就应享用更多养老金这种奇谈怪论。但这完全不值一驳。一者,目前已经以公务员身份退休者,很多就没有高学历,那么他们是否就不应享受高养老金了呢?二者,很多高学历者因为在企业工作,退休金相对于同等教育背景的公务员就低了一大截,这位摆出“天下寒窗苦读者”知音面目的商先生,有没有为他们鸣不平呢?三者,公众要求的是废除养老金“双轨制”,做实个人养老金账户,并希望养老金由个人工作年限、缴费数额决定,而不由“身份”决定,有谁要求“一刀切”了?如果蓝领工人社会贡献大、社保缴得多,为什么要低人一等,他们的养老金为什么就不能和公务员一样多呢?一篇小文章倒是晒出个别人思想深处的特权意识。
其次,商先生找出所谓“国外经验”,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公务员养老金比其他人“更加优越”。
这叫“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只见和尚吃馒头,不见和尚烫戒疤”。国外普遍实行的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美国公务员自身也要缴社保费……对于这些,作者是否选择性失明?
就算对比外国,国内公务员的养老金替代率(即退休金/退休前的工资)也属世界上最高的之一,达到了90%以上,而美国的数据低于60%,日本公务员退休后与企业员工一样,为约50%。相比较之下,中国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一直处于45%左右。如此悬殊的养老金替代率,这绝不是“国外经验”能掩饰的。
其三,商先生找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维护“双轨制”:反对“一刀切”就是反对“平均主义”哟!现在的年轻人大概都不清楚“反对平均主义”是什么意思了。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期,为突破计划经济束缚、打破大锅饭,中央才提出了“反对平均主义”。而如今,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既得利益盘根错节,“双轨制”赤裸裸地制造社会不公、发酵社会矛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有人却翻出20多年前的“反对平均主义”,作为杯葛改革的借口,真是牛头不对马嘴,叫人哭笑不得。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自己的章程里向人民庄严承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有些掌权者面对改革,却赤裸裸地叫嚣“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这是要把“队伍”的利益放在远高于人民大众的位置,在堂而皇之地维护自身阶层“特殊的利益”,实在是严重败坏执政党的声誉。
诚然,养老金“双轨制”有复杂的历史、现实原因,改变需要时间,改革需要人民有耐心,但也要警惕利益群体制造舆论,混淆视听,公然将自身“特殊的利益”固定化、合法化,将迫在眼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自说自话地加上“依照国情”、“力求平稳”、“长远来看”这样的限定语。这让人想起了《人民日报》2012年2月23日那篇赢得全社会喝彩的评论里的警告:“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在一些人那里,改革的“渐进”逐渐退化为“不进”,“积极稳妥”往往变成了“稳妥”有余而“积极”不足。
最后,借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在其2013年8月12日的一篇头版文章中的话,送给那些不想改革的口是心非者:“我们要大喝一声:‘同志,你危险了’。”
“改革养老金“双轨制”不容再混淆是非”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7885.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