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资水平不会再大涨的分析,有客观理性的一面,但不现实,也不符合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政府在如何确保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上,应当提供更多支持、作出更多让利。
“工资不会再大涨”客观却不现实
据媒体报道,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超过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工资水平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大幅度增长。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网友的广泛质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如果工资不能再大涨,又怎样实现这样翻两番的目标呢?
实事求是地讲,社科院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网友的质疑则是站得住脚的。站在社科院理论分析和预测的角度来,未来若干年内,制造业不仅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投入的要求很高,而且融资和税收负担过重的矛盾也十分尖锐。就象分析所言,制造企业一半的利润都叫税收吃掉了,要想继续投入,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员工收入中克扣一点。如此,员工收入要想保持过去一样的上涨速度,自然会遇到强大的阻力和巨大的压力。
站在社会与公众的角度分析,要想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如果员工的收入上不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难以调动起来,企业还怎么转型升级呢?企业又怎么发展呢?没有员工积极性做保障的企业,是不可能很好地生存与发展的。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社科院还是网友,可能都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制造业要想转型升级,就必须采用更多新技术、新工艺,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这恰恰是与劳动者就业相矛盾的。也就是说,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会使劳动用工数量下降。同样的企业,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后,所需要的劳教暴力行动肯定要少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是具备增加员工收入的条件的,是能够保持员工收入继续较大幅度增长的。关键在于,那些找不到工作或被新技术、新工艺淘汰下来的员工,他们的收入如何提高,如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否则,他们是会拖收入增长的后腿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社科院报告与公众意见出现分歧的症结所在。
同时,还有那些没有能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无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企业,如何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也可能会成为影响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水平的重要方面,成为社会收入分配的短板。
事实也是如此,社会收入水平高不高,增长速度快不快,关键要看短板有多长、有多厚、有多坚实。短板问题解决了,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就不可能出现巨大的差异,不可能出现过度明显的贫富差距。因为,控高的难度要小于提低。只要出台相应的税收政策、收入分配调节政策等,就能将高收入水平降下来,或将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速度降下来。提低,则需要看企业和政府有怎样的承受能力,能不能保证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能够保持一定的增幅。
报告担心未来收入增长不会再保持较快速度,显然是基于东南其他他国家的劳动力红利的,但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已经逐步走出最低端的制造体系和平台,逐步向中高端制造业转移。那么,劳动生产率也会比其他东南亚国家要高出一定水平,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同样存在。那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则收入水平也会比较发达地区低,与其他东南亚国家能够相比。
必须看到,不管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也不管制造企业是否愿意去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都是一个趋势。不绘劳动者足够的报酬,要想招收到合格的员工,难度是相当大的。在劳动者观念都有了很大转变的情况下,即便劳动力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劳动者也不再会象过去那样自降身价去接受聘用的。而企业对不具备较高技能的员工,也是不再会象过去那样录用的。这种利益博弈,会倒逼居民收入增长,倒逼各方都转变观念。
也正因为如此,政府在如何确保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实现十八大执行提出的翻两番目标问题上,应当提供更多支持、作出更多让利。譬如对中小微企业减税、对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等实施扶持政策、譬如对高收入者课以较重的税收,譬如按照国际惯例征收物业税、加大奢侈品消费征税力度、尽快开征房产税等,以此来弥补减税留下的空隙,并为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留下空间。在此基础上,再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加大社会救济力度,让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短板不要继续拉长。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还是大有希望的。
所以,社科院关于工资水平不会再大涨的分析,有客观、理性的一面,但不现实,也不符合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
““工资不会再大涨”客观却不现实”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7846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