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改革的目标应该就是破除目前存在的双轨制,希望这将成为养老保险制度走向公平的一步。对于纳税的居民来说,能够获得基本的养老保障是社会公平的要求。
养老保险方式只有两种,积累制和现收现付制。积累制相当于自给自足的养老制,每个人年轻时自行积累储蓄,年老时再用之前积累的资产支付自己的养老金;另一种是现收现付制,即当代的年轻人为当代的老年人支付养老金,等自己老了,由同时代的年轻人来支付自己养老金。
中国目前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积累制和现收现付制度的混合,而实际操作上,支付养老金却是现收现付,因为个人账户每年都有一部分被挪用到统筹账户中去,即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结合。这样做的目的,本是为了结合现收现付公平的优点,以及积累制有效率的优点。
而结果却不尽人意,由于养老保障人群的人为划分,使得公平和效率都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对7亿农民而言,除去每月80元的养老金,他们基本上是依靠自己和家庭来养老。对6亿城镇居民而言,他们中的养老人群又被分为三种,一种是国家政府的公务人员,他们退休后的养老金由财政支付,年轻时不需要为养老积累;一种是企事业退休员工,这部分人群的退休金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每个人的工作单位上缴的占工资20%的保险金,这部分是现收现付的,另一部分来源于个人工资扣缴的8%的个人积累;最后一种是城镇当中的未就业人群,他们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政府给予一定补贴的情况下,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个人养老。
从效率的角度来看,养老保险相当于强制储蓄,收益很低,而且个人账户事实上的空帐运行使得积累制成为空谈;从公平的角度来看,年轻时收入较低的农民以及城市未就业人口,在年老时恐怕会面临更大的养老问题,因此需要他人和社会的更多支持和帮助,结果这部分人群却更依靠自给自足的个人养老。另外一方面,工作和收入比较体面稳定的公务人员却不需要缴纳养老金。
作为基本的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应当是一个基本的考虑基准,理论上来讲,一个社会的所有公民应该参加同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假设养老保险体系不存在公平问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来讨论养老金为何不足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案。因为实施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收入需要在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进行代际转换。养老金支付不足,原因只有一个,即是年轻人积累的少,而为老年人支付的多。具体而言,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年轻人的比例当然是下降的,而老年人的比例在提高。另一方面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年限越来越长。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发生了养老金支付不足,可以通过一些调节的措施来弥补。第一,放弃计划生育政策,不干预人口的自然增长;第二,可以延长退休年龄,使得积累的人数增多而消费的人数减少;第三,可以鼓励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会其他养老保险形式的发展,降低对现收现付制度的依赖。
除却公平问题,中国的养老问题主要靠的还是经济增长。前面提到了,在目前的养老保障制度下,收入需要在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完成代际间的转换。养老问题的本质是当代人生产的财富多少,以及财富如何在当代人之间分配。只要当代人能够生产出足够多的财富,获得足够多的收入,并保证收入分配合理,养老保障本身便不会成为一个问题。但在维持经济增速稳定向前的基础下,必须努力消除社会各方面的不公平和不透明,如不解决,虽然目前经济增长很快,财政可以支持老年人的退休金,但一旦面临经济下滑的风险,不公平和不透明会带来严峻的社会问题。
“张林:公平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782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