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如何在普惠的基础上实现服务最大化,始终是金融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立足于全国脱贫攻坚,金融脱贫是不容回避的重点,这既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战场,又是企业履行社会公共责任的大舞台。
发挥好比较优势,探索多样化金融工具与贫困地区的深度融合,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在实践中,相较于很多企业扶贫“给钱”“给物”“给人”的做法,“资源+产业”的新方法效果更好。例如,在与湖北武汉的将军山村开展结对帮扶时,“俯下身去”实地调研,聘请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的专家,仔细研究当地的土壤、水文、地理环境,在分析产业结构后,提出一套发展林下种植和猕猴桃产业的绿色农业发展方案。不到一年,村民收入翻番,带动致富的同时也留住了人。正如村民所言,“现在我们手上有闲钱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我们打算留下来,不出去打工了”。
扶贫不是摆姿态、不是作秀,既要“扶志”,也要“扶智”。如果产业带动是帮助贫困地区致富的“初速度”,让当地看到了脱贫希望;那么,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让扶贫工作更智慧,就如同给了脱贫攻坚一个“加速度”。以智慧扶贫为例,一方面依托科研团队,为贫困地区建立“智慧党建”系统,协助开展基层党建和贫困监测;另一方面派出金融专家挂职,派驻金融业务人员入驻企业,开展资本市场知识培训和投资者教育活动,普及金融知识并帮助培养金融人才。扶贫工作不只是工具性的,更需要武装好“智慧头脑”,打通贫与富之间的“中梗阻”。
脱贫关键在于精准,利用金融与大数据技术的创新结合,是金融精准扶贫的科技支撑。对经济数据的掌握和运用是企业的优势,对扶贫进展和动态变化的准确掌握也是应有之义。鉴于此,利用大数据和数据型组织技术,探索建立的“天风金融扶贫指数”,就是以贫困地区扶贫项目库为基础,围绕地方优势产业和龙头产业,结合扶贫政策和企业需求展开分析,监测和评估扶贫效果,为各级政府扶贫决策和考核提供依据。可以说,在大数据时代,谁能用好大数据,谁就能掌握精准扶贫的可靠路径,这何尝不是一种扶贫竞争力?
金融扶贫是输血的过程,也是造血的过程,但一定要配对“血型”。在实践中也发现,一些企业满怀责任感地投身到扶贫中去,却因为自身的主营业务和当地的相关度并不高,即便很积极、投入大,效果往往一般。金融扶贫要充分发挥资本的力量,而金融企业是否具有长远眼光、能否与当地实情相符、可否既做存量又做增量、能否秉承“分享+成长”的理念与当地一起发展?这些问题更值得一个负责任、有公共精神的企业深思。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审视这个时代,个人有机会做事业,企业有机会谋发展,都是一种幸运,而这种幸运为社会所需、为国家所需,更是最好的恩赐。作为证券公司,只有用金融理念和金融实践为社会转型发展贡献力量,为脱贫攻坚插上资本的翅膀,才能不负时代。
(作者为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开拓金融扶贫新路径”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55877.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