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周东旭)“社保的可持续性与公平性是皮和毛的关系。如果财务不可持续,公平性就无从谈起。财务可持续性是第一位的。”5月10日,社保专家、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演讲时一再表示,社保制度不能大包大揽,应该有“大公平”思维。
郑秉文说,中国分配不公很严重,但是,希望依靠养老保险等社保制度去抹平,“觉得还是不太可能。一次分配是市场的结果,二次分配手段很多,税收是其中之一,社保制度是其中之二。”
郑秉文介绍,社保制度可分缴费型和非缴费型,五险属于缴费型,而非缴费型制度包括低保等,属于转移支付。“非缴费型制度实行的是互爱主义,追求社会正义、公平,社会不能饿死人,不能有衣不蔽体的人,文明社会的政府应该发挥这种作用。”
“而缴费型制度首先要保证健康,如果制度本身不健康,财政每年补贴几千亿甚至更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财力还可以有所保障,一旦经济下滑,又如何保障如此大的财力支持?因此,社保制度健康发展是第一位的,健康是制度生存之本。”郑秉文说。
所以,郑秉文认为“社保公平”具有强烈的历史阶段性。“当现阶段不能取得最优时,就要争取次优,次优就成了当前的必然结果,比如,社保的可持续性作为次优目标,就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另外,社保公平的外延也具有“时代感”。郑秉文将其概况为三个方面:用全新的视角看待社保公平;用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来理解社会公平;用精算公平代替再分配公平。
郑秉文解释,所谓“全新的视角”,就是放弃“再分配是穷人占富人便宜”的观点,用一个先进的视角看,是“谁也不占谁便宜,不是杀富济贫,占别人便宜的制度是不可持续的。在经济学上叫搭便车,搭便车会导致逆向选择,存在道德风险,人们就会重新作出选择。”
“中国人骨子里的一个文化是储蓄,储蓄是一种美德。如果这一制度是富人储得多拿得少,穷人储得少拿得多,完全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郑秉文用此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上的社会公平,认为多缴多得应是基本理念。
郑秉文认为,当前关于社保的公平理念有必要用“精算公平”代替“再分配公平”。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精算本来是一个很专业的术语,写入三中全会文件,是从来没有过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说明认识到保险制度要用精算平衡去约束。”
郑秉文进一步解释,精算平衡的大致含义是,代际之间,当代和未来、收入和支出、退休和交费人之间,均要有大致平衡的关系。而“这种平衡取决于精算中性。精算中性带来崭新的公平,也就是精算的公平。精算公平很可能与再分配公平相冲突,再分配公平往往意味着济贫,精算公平强调多缴多得。”
也正是在这一公平思路内,郑秉文提出具体的养老保险等制度设计框架,比如扩大个人账户比例等。
郑秉文分析,为什么公众不愿意按照工资收入缴纳养老保险,反而更愿意降低费基?这是因为统筹层次低,导致一方面“剩钱”,另一方面又要动用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如果纳税人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其实最终还是纳税人的损失,羊毛是出在羊身上。
“如果不讲精算逻辑关系,社保制度很可能会扭曲人性。”郑秉文说,如同购房制度,逼着人离婚,只是为了多买一套房,缴纳养老保险等,费基和费率也存在作假情况,而这恰恰是因为制度设计本身不够合理,作假反而成了各方的“理性选择”。
“郑秉文:社保不能大包大揽 公平需新视角”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51681.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