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城郊居民养老的主流方式。目前人们对于养老投资的重视程度不够,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居民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
【关键词】城郊 养老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加快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在中国,未富先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可预见的未来20-30年,人口老龄化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这也是现阶段讨论中国养老问题的时代背景。为了对我国城郊地区养老方式选择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详尽的认识,我们特组织了问卷调查,以期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城郊地区居民对于养老和各种养老方式的态度,选择养老方式的差异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我国21个省的124个地级市的城郊居民进行了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3784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3568份,有效回收率为94%。此次问卷从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和职业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经过后期数据分析,了解到此次调查对象的各项情况如下。
调查对象中的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达到1:1.05,其中男性占51.41%,女性占48.59%,男性略多于女性。从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来看,20—29岁以及30—39岁这两个年龄段的调查对象分别占调查对象总数的31.46%和20.72%,这两个年龄段的人正处于青壮年,他们对于养老问题有所关注,但却不是很强烈;20岁以下的调查对象最少,仅占调查对象总数的4.09%;5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处于养老或者即将处于养老的阶段,这一年龄段的调查对象占调查对象总数的35%左右,他们对于我们研究新城区养老方式有很大的意义。
从调查对象的户籍情况来看,城镇居民所占的比例最高,达44.33%,其次是新城区农民,比例达30.41%,外来务工人员所占的比例最小,约占25.26%。三部分调查对象所占比重相差不是很大。从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来看,初中、高中以及大专这三个学历段的调查对象所占比重较大,分别是26.92%、25.13%和20.51%;本科和小学所占的比重相较于前三者比较小,两者比重之和大约等于初中所占的比重。
从调查对象婚姻状况来看,已婚有子女占调查对象总数的65.38%,所占比重最大,他们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对养老方式的认识;离异或者丧偶所占比重最小,占总数的0.77%,他们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或者说是最应受到养老服务的群体,值得我们关注。从调查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来看,家庭中有3个成员的所占比重最大,为42.56%,这一部分人一般属于青壮年阶段,他们对养老的态度反映着我国未来20—30年的养老趋势;家庭中有4个成员的占第二位,比例达25.13%;家中有1个、2个和5个以上所占比重分别是1.28%、16.15%和14.87%,其中家庭中只有1个人的调查对象数最少。
调查对象养老态度及当前养老现状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希望从调查对象的养老资金月投资额来看待当前我国新城区居民对于养老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从调查对象的月收入情况来分析我国新城区居民的收入水平,看看收入和养老金的投入额是否呈正相关;从调查对象对于与子女共同居住的看法来了解家庭养老方式对于我国新城区居民养老方式的影响;从调查对象对于不同性质养老机构的选择和养老机构提供何种养老服务的选择,为我们对新城区养老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调查呈现如下结果。
关于老年人生活困难的原因,问卷给出了“生活没人照顾”“身体活动不方便”“孤独”“没有困难”“其他”五个选项。从统计结果来看,“老年人身体不方便”所占比重最大,为39.79%;31.91%的调查对象认为老年人面临的最大困难来自于“生活没人照料”;21.06%的调查对象觉得“孤独”是老年人面临的最大困难;只有4.47%和2.77%的调查对象认为老年人“没有困难”或选择“其他”选项。
关于积累养老金的方式,问卷给出“储蓄”“实业投资”“养老保险”“还没打算”“其他”五个选项。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选择“养老保险”的调查对象最多,大约占到47.12%;25.72%的调查对象选择“储蓄”的方式来积累养老金;20.19%的调查对象现在“还没打算”积累养老金;选择“实业投资”的调查对象占比较小,选择“其他”的调查对象最少,约占1.68%。
关于每月用于养老方面的投资,25.84%的调查对象月养老金投资额在200元以下;27.91%的调查对象月养老金投资额在200—500元之间,这部分调查对象是最多的;23.77%的调查对象月养老金投资额在500—800元之间;11.11%的调查对象月养老金投资额在800—1000元之间;只有11.37%的调查对象每月投资1000元以上用于储蓄养老金。说明大多数人对于养老金的投资都比较小,重视程度不够高。
关于收入状况,我们从调查对象的收入满意度来加以衡量。调查数据显示,22.88%的调查对象对其收入状况感到“比较满意”;40.36%的调查对象对其收入状况感到“一般满意”,所占比重最大;18.25%的调查对象对其收入状况感到“比较不满意”;11.05%的调查对象对其收入状况感到“非常不满意”;只有7.46%的调查对象对其收入状况感到“非常满意”。可见被调查对象对于他们的收入状况都是感到满意的,但是满意的程度较弱。
关于各种养老方式的选择,我们设置了“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社会机构养老”“自我储蓄养老”四种类型,并且分别从“当前养老方式”和“理想养老方式”两个方面询问了调查对象的选择。数据统计发现,66.22%的调查对象当前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32.17%的调查对象觉得他们最理想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通过两种选项的变化,可以看出家庭养老方式的弱化,父母养老对于子女的依赖越来越小;6.17%的调查对象当前的养老方式为“社区居家养老”,有16.09%的对象选择“社区居家养老”为他们理想的养老方式,这种上升趋势说明人们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的认同;调查对象对于“社会机构养老”,在当前和理想上的选择变化较大,当前只有9.92%的调查对象选择“社会机构养老”,但却有31.37%的人选择其作为理想的养老方式,选择比例仅次于“家庭养老”;对于“自我储蓄养老”的方式,调查者当前和理想的选择比重分别是17.69%和20.38%,两个数值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说明人们对于“自我储蓄养老”的认识变化不大,他们倾向自我养老。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城郊居民对家庭养老模式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有比较高的认同感。主要原因有:第一,我国传统“家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于家和家人有特殊的认同感,将两者放到很高的地位上。第二,城郊居民对于其他养老方式的认识不够。城郊居民缺乏对机构养老模式和其他养老模式的认识。第三,受子女因素的影响。由于传统的“父慈子孝”观念的影响,很多居民不能走出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养老模式。第四,存在经济方面的考虑。养老成本和养老模式的的选择都必须立足于自己的经济收入水平,这也是影响养老模式选择最重要的因素。同时,城郊养老与城市养老相比,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第一,资金不足。城郊地区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高。第二,政府的财政资金不足,政府没有专项资金用于养老方面的投资。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
【注:本文为2016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PPT模式下公办养老机构的民营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SHB00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人口学刊》,2000年第3期。
②李士梅:《中国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人口学刊》,2007年第5期。
③叶军:《农村养老社区照顾模式探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社会渐“老”,老年人如何看待养老”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3853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