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俞可平教授为吴晓林著《房权政治:中国城市社区业主维权》所做的序言。
总能在社会上听到这样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普通民众只关心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而不关心民主自由等政治问题;只有那些吃饱了撑的知识分子才关心自由民主等问题。一些媒体还常常佐之以各种“问卷调查”,以所谓的“数据事实”来证明这种观点。我毫不怀疑,社会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普通民众更关心民生问题,知识分子更关心民主问题这样的现象。然而,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比起民生问题来,为什么许多知识分子会更加关心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政治问题?稍加追究,答案便很清楚,是因为知识分子出于职业的习惯,会更多地思考民生问题背后的政治原因。
当居民的房屋遭遇强拆时,知识分子会想到要限制政府的权力;当食品缺乏安全保障时,知识分子会追究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当城市上空雾霾驱之不散时,知识分子会责备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失职。民生的背后有政治,政治的要害是权力,权力的掌控在官员,官员授权限权的关键在民主。这就是生活政治的逻辑,也是民生与民主的逻辑。在我看来,吴晓林博士的这部《房权政治:中国城市社区业主维权》,是对这一逻辑的最好注解。
民生问题,荦荦之大者,无非衣食住行。住所是安身之地,自是民生之基本。住房制度的改革,使众多中国城市居民拥有自己的房产,从而使中国民众的权利清单中增加了一项重要内容:房产权。正如作者在本书的开篇中所说,随着自有房权时代的到来,城市居民不仅拥有了真正的自主空间,而且拥有了相应的经济权益,滋长了居民的产权意识。自有居住空间,奠定了业主维护权益的基础。在自有房权的基础上,业主们又衍生出知情权、参与权、自治权、监督权等等权利。宪法规定,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当然也包括保护居民的合法房产权。因此,依据宪法,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应当是政府的法定责任。按照这样的逻辑,作者进而指出,在权利受侵的情况下,业主们可以理直气壮地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从作者论述的“房权政治”中,我们不难发现:民生的背后是民权,没有民权,民生就得不到保障。
城市社区的业主维权,与工人维权和农民维权一起,并称为21世纪中国社会的三大维权运动。这些维权运动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深刻地影响了当今中国的社会治理格局。处理不好这些维权运动,不仅无法充分保障广大居民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势必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晓林博士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花如此大的精力对城市社区的业主维权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在大量调研和问卷的基础上,形成这份沉甸甸的研究成果,不仅体现了他对推动我国社会治理和城市治理研究的学术责任,同样也体现了他对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社会责任。我一直认为,任何学者,只要他真正带着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去从事研究工作,凝聚其心血的成果就应当受到充分的尊重。我也因此相信,正如我很赞赏晓林的这部新著一样,也应当会有众多的读者喜欢和赞赏此书。
“俞可平:民生的背后是民权”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36363.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