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享)为核心,以“四有老人”(即有健康、有活力、有知识、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人)为目标人群,从而打造出一种全新的旨在为健康老人提供各种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的养老模式。这对于目前中国甚至全球的传统养老模式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创新。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马洪基金会理事长李罗力自2005年以来就开始关注社会老龄问题,深度研究新型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李罗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研究新型养老产业的模式和路径,实际上就是要探索新型老龄服务与社会发展融合这一重大课题。
他和他的研究团队经过历时数年研究,提出了一整套充满正能量的老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这个新型老龄产业发展模式,以“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享)为核心,以“四有老人”(即有健康、有活力、有知识、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人)为目标人群,从而打造出一种全新的旨在为健康老人提供各种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的养老模式。这对于目前中国甚至全球都以年老体衰、需要别人关照的老人为目标人群的传统养老模式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是一个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举措。
本次采访就是从该新型养老模式提出的“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这两个核心理念,来观察其如何使新型老龄服务能够与社会发展相融合。
“老有所学”不仅使老人身心更健康,而且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李罗力指出,所谓“老有所学”,就是指老人退休后要“退而不休”,要继续学习,要继续让知识武装自己的内在精神和心灵,要积极学习接受新生事物,要不断努力跟上新时代,从而使自己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调整到无缝对接。这不仅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进步。
国家提倡“老有所学”,是提倡继续发扬我们华夏民族“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放大人生格局,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世界观;亦是顺应世界卫生组织在21世纪就提出了的“积极老龄化”或“活跃老龄化”的理念。
在2002年第二次世界老龄大会上,“积极老龄化”被写入到联合国 《政治宣言》中,强调各国的老年政策都要以“积极老龄化”为方向和目标。积极老龄化的理念是在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研究特别是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提炼出来的,它不是取代健康老龄化,而是把老年人的身心和参与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体现,与社会老龄化健康化有保障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理念。它强调的是,健康、保障和参与,共同构成了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战略要素。
在我国,关于“老有所学”的提出,还是要让每个不同阅历的人具有更加丰富人生。虽然在人生的年龄杠杠中,离退休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但积极面对国家退休政策的这一个杠杆,是具有社会积极循环的科学性。人生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继续做些具有社会价值、有效的事情。 “老有所学”从知识结构上可以弥补人生以往的缺憾,更加丰富完善人生的内在素养,从而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安排生活内容,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把今后的日子过得更精彩,把没有退休之前的人生积累的思想精华,在今后的日子里得以升华、把人生阅历再次从知识层面加以巩固,使离退休后的人生绽放出更加精彩的篇章。尽情地去享受晚年的生活和家庭的天伦之乐,亦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专长,发挥自己的余热,参与到感兴趣的事业中。
事实上,老年人健康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积极老龄化”包含多元化的内容。“积极”一词也不单单是指身体、心理方面健康,也包括能够持续参与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活动。老年人即便是有病或者伤残,其实仍可以积极地对家庭、朋友、社区甚至国家有所贡献。只有积极、常态的推动积极老龄化的政策和发展项目,才能真正解决老年人的个人与国家社会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这个理念的目标就是使老年人能够发展其独立的潜能,继续维持着心理和身体健康以及其生产力,并持续参与社会发展的各项活动,从而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首先就是学习。不光是老人需要学习,所涉及到的老龄主管管理机构都得加强学习。只有老龄管理机构学习了,认真领会了,才能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老龄法规。“积极老龄化”,就是帮助更多老年人在退休后,有继续工作的权利,特别是具有较强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目前现实社会中,在人均寿命延长和人体素质提高的情况下,有越来越多的退休的老龄群体要求再学习和再就业,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提高生活品质、体现人生价值。
第一,“老有所学”会使老人退休后在心理上仍然保持年轻态,为即将进入一个人生阶段重新选择、重新定位做一个新起点的准备。在这个阶段调整心态,梳理人生,勇敢接受新生事物,将未来的生活安排得适合这个年龄。再就业是增加经济收入的需要。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都是需要的,不断地学习和工作着既促进精神活跃,同时收入也随之增加,而经济收入的多少则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高低。特别是对于一些退休金收入较低而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的老年人来说,增加经济收入就成为再就业的主要动因。在我国,老年人的退休金原本就不高,再加上退休金又不完全像在职职工的工资那样与经济效益和物价涨幅挂钩,退休金增长缓慢。在物价和在职职工工资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老年人的实际收入相对甚至绝对下降,因而波及老年人的家庭以往的生活品质。所以老龄群体应当理解积极老龄化的含义,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地学习,使精神处于不离社会的状态,加强自身的能动性,使自己独立生活,身心健康精神富足,有参与感就有尊严。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健康身体,再去对待万事万物,所以老有所学是离退休后很重要的一个人生选择。
第二,“老有所学”是“老有所为”的基础。一些具有知识、技术和各种专长的老年人不愿在退休后使自己专长荒废,总想在有生之年将自己的知识、技艺继续贡献给社会。有些老技工受聘于乡镇企业带徒授艺,或攻克技术难关或设计拳头产品;有些老会计师受聘于新建单位管理财务,为节约成本、改善经营出主意;有些老教师到学校兼课或举办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帮助青年人掌握知识和技术;有些老科技人员参与科研项目、工程设计咨询服务;有些老医生继续受聘于各医疗科研单位、或开办诊所,专治疑难杂症,还有些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都深受各单位及社会各界的欢迎。而上述种种“老有所为”,需要建立在“老有所学”的基础上。
“老有所为”不仅能够使老人继续实现自身价值,而且是中国“人口红利”的二次开发
李罗力说,“老有所为”是“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向“健康老龄化”方面的延伸,是指有贡献的老龄化和有生产力的老龄化。它与“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有着密切关系,是更加强调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贡献。
第一,“老有所为”是老人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一些老年职工退休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无所事事的生活很不适应,经常感到孤独、空虚,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不愿意与人交往,这于身心健康极为不利。一些老年人,特别是老知识分子,往往把工作看成是生活中的主要精神支柱,他们在工作的目的,主要是求得精神生活的充实和愉快。通过再就业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继续贡献给社会,将老年人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是老年人有种“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和对“社会有用”的自豪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生活的良好感觉。同时,老年人在再就业过程中,由于工作的关系,与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世界产生了更多、更积极的交流,从而避免了退休后闲置在家、无所事事可能产生的“人老无用”和被社会抛弃的感觉,这对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还由于老年人再就业增加了经济收入,既提高了家庭的生活水平,又改善了家庭关系,并提高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增添了家庭生活乐趣,因为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专长,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社会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自身和家庭包括社会带来一些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使老年人心情舒畅愉快,从而展示了积极老龄化理论,实现了社会健康老龄化。
第二,让离退休老人重新工作发挥余热,不仅成本低,也有利于老年人身体健康。充分体现积极老龄化的社会氛围,聘用老年人,用人单位得到的是成熟的、高级的、专业的劳动力,不需要再花时间进行培训和管理,就能用得放心。当劳资双方发生矛盾时,老年人甚至可以去安慰年轻人,帮助沟通各方关系,有效促成问题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没有必要一提老龄化就觉得社会负担加重了,只要对人口红利进行科学有效的二次开发,国家进入老龄化就不一定是坏事。当务之急,是大胆地探索和实践,把“老有所为”一步一步变成现实中的积极老龄化社会的力量,力争把不利因素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使之迈向健康老龄化。
第三,“老有所为”有利于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一是要发挥老年人优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作用;二是要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三是要发挥老年人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
政府及社会各界要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为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李罗力指出,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都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积极老龄化”理论从精神层面助推成功老龄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地指导并优化着老龄产业的发展模式。从建立健全制度到组织机构和模式的形成,从老龄组织到老年人个人的关系,主体的服务对象就是老龄化群体和个人,从精神层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寿命,以及个人动态能力、调控能力、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等,都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要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要加强家庭建设,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提高老龄服务建设效率,提升老龄服务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政府应着眼养老服务业未来的需求和挑战,注重高端引领,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满足多元需求,达成养老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就养老金融、机构建设、资本对接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探索引进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推动养老项目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通过提供较长运营期的方式,激发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活力,以高水平、高标准、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和运营养老服务设施,开展生活、健康、应急为一体的综合服务。
要完善老龄政策制度,就是要加强老龄科学研究,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搞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老年人家庭赡养和扶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待、宜居环境、社会参与等政策,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要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配套政策法规,统筹好生育、就业、退休、养老等政策。要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落实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建立老年人状况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相关保险和福利及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老年人监护制度、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政策、扶助老年人慈善支持政策、为老服务人才激励政策,促进各种政策制度衔接,增强政策合力。
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要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对养老服务产业的热情越来越高,将起到整合国际国内多种资源,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加速发展,各个层面投入也越来越大,搭建老龄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整合老龄产业资源、探索老龄产业模式;宣传养老经济、革新养老观念,养老产业,或者老年大学,老年商业活动中心,老年文体活动,老年再就业活动。
让老龄产业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激起各种社会力量及个人更大热情参与到这一朝阳产业中来
李罗力表示,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体现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关乎广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和谐。同时,发展养老产业也是释放消费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应将养老产业纳入健康产业等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加以扶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发挥深圳自主创新和产业配套优势,建设养老服务一流、养老产业发达的城市。
要从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培育发展老龄服务产业、创新完善扶持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其中一大亮点是将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紧密结合、一并推动,提出结合全市健康产业培育计划,制定老龄服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大力支持老龄用品的研发、设计、应用;鼓励开展老龄生活照护、医疗康复、饮食服装、营养保健、休闲旅游、文化传媒、金融、房地产等方面的老龄服务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培育一批老龄服务产业龙头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坚持合力共建。养老服务是一项专业、系统工程,单靠政府部门单打独斗是无法完成的。福田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集聚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合力共建,全力构建了政府倾情引导、社会深度参与、专业运营实施的综合体系,全资公办、公建民营和民办公助等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已呈体系,“政府+社会”、“内资+外资”推进区公办福利中心社会化养老改革,加快区老人保健服务中心的发展拓展服务功能,提升养老服务综合水平。进一步推进扶持政策落实,为养老服务机构做好后台服务,启动第三方运营评估工作,促进机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
精细化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制定居家养老政策指引,进一步丰富、延伸、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形式,鼓励和扶持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上门服务,拓宽居家养老消费券使用范围,建立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体系,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整体水平。态势助力社区养老服务健康发展。在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和医养结合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通过大型企业的知名度和广泛影响力,带动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向品牌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加强老龄数据库建设。认真做好常规的老龄统计工作,全面建立健全区级老龄数据库,对全区现有老年人的总人数、年龄结构、人才分布、高龄老人、百岁老人情况、健康状况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便于为制定老龄化社会的政策法规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供可靠依据,更好地推动老年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如何使新型老龄服务与社会发展融合”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35692.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