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短板
3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大幕初启,全国人民迸发出极大热情,他们对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追求成为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对改革有了新的期待,对生活改善有了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研究谋划,对推进社会领域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和安排,契合了人民对改革的新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和信任。切实贯彻中央部署,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短板,更好满足人民期待,进一步推动社会领域改革至关重要。
为深化经济领域改革提供强大动力。经济领域改革需要社会领域改革配套支持,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结构。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可以使人们通过诚实劳动过上体面生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能为扩大消费、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社会基础。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推进社会领域改革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比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关系能否通过初次分配提高劳动报酬,也关系再分配的公平。在经济领域改革与社会领域改革的关系上,应澄清两个认识误区:一是认为经济发展会自动解决社会领域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如果社会领域改革长期滞后,不仅会阻碍经济领域改革的推进,还会加剧社会矛盾,增加经济领域改革的成本。二是认为只有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才能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这种说法片面强调了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事实上,社会领域改革能拓展公共服务需求和供给空间,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同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的活力和广大群众参与改革的热情。
为促进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有效保障。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短缺经济状况得到根本改变。今后一个时期,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制度,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特别是面对社会分配不够公平合理、社会保障不够充分等状况,人们容易缺乏安全感、出现焦虑情绪,由此可能引发干群矛盾、社会矛盾,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因此,社会领域改革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推进社会领域改革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人们关注和评价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看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供给是否得到明显改善。经济领域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领域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效率最大化。社会领域曾一度简单引入市场化的改革举措,导致一些负面效应。比如,一些学校出现牟利趋向,部分公立医院逐利行为严重,等等。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民生类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同时存在公共服务提供基本由政府包办、引入竞争机制不够等问题。近年来,国家民生类支出比例大幅增加,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推进社会领域改革需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但不是简单地增加,而是以机制换投入。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运行保障机制,让有限的财政投入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让全体人民更充分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天下之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社会领域的改革,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重视了就不难,找准了突破口就不难,认真谋划了就不难,真抓实干了就不难。有些地方对社会领域改革重视不够、推进迟缓,固然有改革难度大、风险高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决心不大、动力不足。因此,相关部门应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为契机,凝聚共识,把社会领域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王培安:推进社会领域改革至关重要”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3492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