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完善服务应对老龄化(聚焦京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10日 第 05 版)
助推大
巢作(新华社发)
老有所养
北京市户籍人口老龄比例位居全国第二,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并且仍在快速增长。近日,在2016年“展望‘十三五’,发展谱新篇”报告会上,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表示,针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北京现在正从10个方面开展54项工作,未来将“做强养老服务业,实现老有所养”。
❶每天净增老年人500余名
李红兵介绍,目前北京市人口老龄化有规模大、增速快、不平衡等特点。截至2015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15万,占总人口的23.4%,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40.5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5.7%;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此外,城六区老年人口占全市老年人口的2/3。
目前,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5人,“空巢”老年人家庭已经占50%,其中抽样推算失能及半失能老人共60万人,并有失智老人10余万名。尤其是从2015年开始,独生子女父母将相继进入60岁,这意味着“421”家庭人口结构正成为一种常态,“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进一步增大。
“养老服务,家庭担不起、政府包不起、企业赔不起,既不能由政府办,也不能完全推向市场。”李红兵说,“需要家庭、企业、社会和政府等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到2030年,北京将达到重度老龄化,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李红兵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机遇期,是抓住和用好有限窗口期的关键五年。“老龄化超过30%后,我们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要从现在开始从长计议。”
❷完善养老体系10个方面
李红兵表示,北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正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社会保障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北京市正从加强顶层设计、盘活现有资源、推进医养结合、培育服务品牌、壮大服务队伍等10个方面入手,开展了54类大项行动,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其中,今年将完善市区两级老龄工作体制,成立老龄委协调推进小组,编制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外,还要开展城乡社区闲置设施调查,对养老服务机构和照料中心开展摸底评估,利用闲置设施解决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问题等。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保持98%及以上,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二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丰富多样,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养老服务业成为首都服务业新的支柱。三是老龄社会管理体系共建共享,涉老企业发展壮大,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❸试点社区养老驿站150个
据悉,下一步,北京市将完善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发挥养老照料中心服务功能,加快社区养老驿站建设。在四级养老服务体系中,市老龄办定位为全市养老最大的服务中心和指挥中心,同时将在16个区建设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乡养老照料中心已建成154个,今年将至少再建60个;在社区层面,今年将在城六区试点建设150家社区养老驿站。
北京市还积极出台政策来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建设养老机构。李红兵表示,北京市确定了养老机构建设科学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管理服务标准化的“四化”发展思路,加快养老机构发展。一是通过增加土地供应、资金补助、落实税费政策、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途径,加快养老机构建设。二是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截至目前,全市214家公办养老机构,已有101家实现了公办民营,占47.2%。三是加强民办养老机构政策制定与落实工作,如破解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瓶颈等。
此外,对重点、难点的困难老人群体,也有多项政策进行“兜底”。例如,开展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制定失独养老机构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开展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试点工作、推进居家老年人紧急救援服务、优先保障老年人基本住房需求等。
“北京完善服务应对老龄化”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33400.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