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1955年,厉以宁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留校任教到今年已有60年,他说除了中间的几次下放外,自己从未离开过北大,“我对这里感情很深。”
如今,已85岁高龄的厉以宁除了讲课,还带博士生、著书、演讲、主持相关法律起草。在别人眼里,他是工作狂。厉以宁自己说,作为读书人,总有些正心、齐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这一直都是我的想法,也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
“经济下行压力不可低估。”讲到这句话时,厉以宁抬起手,做了个向下滑落的手势。
9月22日上午9点,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阶梯教室,厉以宁为本科新生上课。这间可容纳300人的教室,座无虚席,连台阶上也挤满了新入学的“90后”大学生。
头发花白的厉以宁,沿袭了北大名师的风范,声音有力,妙语连珠。
“1955年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至今已有60年,除了中间的多次下放外,我从未离开过北京大学,我对这里感情很深。”厉以宁说。
60年前,25岁的厉以宁刚从北大经济系毕业,那时的他或许没有想到自己的名字会与中国改革实践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让厉以宁名声大振的经济学,并非是他自己的选择,而是中学好友代为“包办”填写的志愿。
高考时,他委托在北大历史系读书的好友赵辉杰代为报名。赵辉杰觉得厉以宁文理科成绩兼优,又做过会计,便替他作主,第一志愿填报了北大经济系。
如今回忆起来,厉以宁说,以他最初的想法,他或许会选择化学系,以实现工业报国,“不过现在我愈来愈觉得赵辉杰代我填报的志愿是最佳选择。”
在北大求学的四年,厉以宁在图书馆里度过了八个寒暑假,没有回过一次家。他在信中告诉母亲,因为学习太紧张,过年就不回家了。实际上,他当时在做俄语书籍翻译,赚些稿费,按月寄钱给母亲,贴补家用。
写诗词是厉以宁的业余爱好,当年,为了纪念大学毕业留校工作,他写下:“溪水清清下石沟,千弯百折不回头。兼容并蓄终宽阔,若谷虚怀鱼自游。心寂寂,念休休,沉沙无意却成洲。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
毕业后的厉以宁,与那个时代的国家命运相同,一路跌宕起伏。
下放门头沟西斋堂村、两度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到江西农场劳动,厉以宁说,他研究的方向之所以从早期的计划经济学转到后来的市场经济和“股份制”,是因为在农村下放时,才发现中国农村竟然这么穷。“过去以为农村很穷,是因为农村基层干部领导不力,后来觉得不对,肯定是体制不对”。
1980年,厉以宁第一次提出“股份制”。
对他的观点,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很长一段时间,厉以宁和北大一些教授压力很大,但并没有止步。“一个人受些磨难是有意义的,能锻炼人。回首过去,无论什么境遇下,我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可以不说话,但不要说假话。”厉以宁说。
终于,在1997年的十五大上,“股份制”得到承认。
30年后,2009年11月22日,厉以宁因提出“股份制”获得经济理论创新奖。组委会评价他的理论:“股份制”是上世纪80年代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与关键。
那一天,正是厉以宁79岁的生日。
除了提出“股份制”理论影响中国经济决策,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厉以宁也功不可没。
2003年,厉以宁的工作从全国人大转移到全国政协,他同时也更加关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当时民营企业处在一个不公平的地位。比如民营企业跟国有企业间发生了债务纠纷,如果是国有企业欠民营企业钱没有还,这是商业纠纷;如果是民营企业欠国有企业钱没有还,这是侵吞国家资产,是有罪的。这就不公平了。”厉以宁说。
不久,在全国政协的支持下,成立了以厉以宁为组长的调查组,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考察,并形成一份长达17页的调查报告递交国务院。
2005年,“非公36条”正式对外公布,那年的春天,也因此被国内外经济学界称为“中国民营经济之春”。
扶贫也是厉以宁一直关注的领域。2013年,厉以宁出任贵州毕节试验区总顾问。
毕节是贵州有名的贫困地区,七万多人口,两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每年,厉以宁都会多次前往毕节调研,每一次走不同的线路,考察不同的企业与村庄。
厉以宁曾拿出“亚洲文化奖”全部奖金300万日元,建成“毕节宗琳希望小学”;他第一次来到毕节学院,就与院方签署了“毕节学院北大光华管理讲座”的协定,他要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每一名教授,都要以不同的方式到毕节传授知识,考察项目。
时至今日,85岁的厉以宁仍在积极奔走。
厉以宁说,作为读书人,总有些正心、齐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这一直都是我的想法,也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
1 新京报:您的理想是什么?目前实现得怎么样了?
厉以宁:我的理想是经世济民,社会繁荣百姓安居。目前我还在为消除贫困而努力。
2 新京报:你的生命里,哪些东西是你一直坚持的?
厉以宁:1988年至2003年,我当了15年的全国人大常委,当时最关心的是国有企业改革,包括股份制的推进和《证券法》的制定。不过,从2003年至今,我从人大到政协工作,当了全国政协常委,此时我主要关注两件事:民营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的确权和扶贫。
3 新京报:艰难的时刻,让你坚持下来的源动力是什么?
厉以宁:儒家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读书人,总有些正心、齐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这一直都是我的想法,也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
新京报记者 金彧 北京报道
“厉以宁:85岁仍奔走在扶贫路上”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26007.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