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艰难地建立基础社会保障制度,这是一场大跃进。
从2008年至今,社会保障方面的整体公共支出年均增幅超过20%,约为同期我国GDP年均增速的两倍;我国社会保障方面总体公共支出相当于GDP比重从2008年的6.57%增至2013年的10.04%。“十二五期间”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8.46亿人、6.56亿人、1.71亿人、2.08亿人、1.76亿人,覆盖人数全球最广。
这样的速度是难以持续的。企业与个人的代价太大,他们的积极性不高。
在2014年年末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的联组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回答委员质询时表示,现在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至50%,绝大部分省市的缴纳比例都在工资总额的40%以上。相关数据显示,在与125个国家的社保费率对比分析后,只有11个国家的社保费率超过40%,而且主要是发达的福利国家。
如此之高的费率增加了企业成本、削减了企业福利。因此,人们心照不宣地维持最低工资,甚至一些行业很少签订正式用工合同。
财会专家马靖昊拆解工资社保构成,举证称,某一雇员目前月薪8000元,在扣除五险一金及其个税之后可支配工资收入6053.9元。某天雇主为之加薪2000,该雇员税前工资涨到了10000元,正式晋身万元水平。不过,如上所述,在扣除了杂七杂八后,该雇员每月到手工资为7454.3元,较之此前的6053.9元增加了1400.4元。而雇主付出的代价是,为了这1400.4元,须增加的用工支出,由此前的11528元增至14410元,增加2882元,是雇员到手工资增加额的2.06倍。
有哪个雇主愿意做这样的事呢,就是雇员也不愿意,他们宁可将现金握入手中。
更重要的是不公平的心态影响了缴纳的积极性,由于社保资源的分配并不合理,通常“吃公家饭”更高更有保障,而官员到了一定级别保障更是无所不包,相当于很多人在为这些高保障者支付成本。另一方面,没有基础保障的全国统筹,也没有做实个人帐户,流动的制造业大军即使获得企业优厚的保障,在离开当地时也未必能够带得走,此前广东的农民工朋友在离开广东某个城市时,会排队拿走自己所缴纳的部分,虽然这样他们会“吃亏”。
2014年11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发布会介绍《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的有关内容,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表示,当时全国流动人口的总量是2.45亿,超过总人口的1/6,流动人口的总的流向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还在加强,如北京、上海吸纳跨省流动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没有一个国家会有如此巨量的人口行进在路上,他们在上半身在城市,下半身在农村,他们在城市工作产子生活,还要回到老家占据承包地、宅基地,造所大房子“笑傲邻居”,他们的经济方式与文化方式产生了巨大的背离。这样不成熟、迅速生长中的城市群,是不可能产生如西方成熟经济体一样完善的保障系统的。
进城的人群绝大多数并没有专业技能,岗位流动性较强,无法享受专业溢价,也没有城市与企业愿意为他们支付这样的溢价,加上目前的制度缺陷主要由这些人来承担,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也体现在这些人身上,因此,让这个群体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享受健全的保障是非常困难的,那意味着中国户籍制度、制造业转型等一系列改革的成功。即使美国,也是到了上世纪30年代以后才逐渐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保障体系。
要适应流动性社会,以及仍然追逐成本优势的经济,让保障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只能相对公平与高效。如基础保障实现全国统筹,以免盘剥低收入群体,同时降低企业与个人税率,让社会各阶层的保障的差距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叶檀:社保不可能一步登天 只能相对公平与高效”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25224.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