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杨洋,来自四川,很小就随父母来到上海,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街舞高手,与世界各国的街舞高手同台竞技。然而,当杨洋进入上海市某职业技术学校只能就读酒店管理专业时,她觉得这是无可选择的选择,因为一共只有3个专业可供农民工子女选择,除酒店管理专业之外就是数控车床和烹饪。杨洋说最希望学习舞蹈或艺术类专业,但学校不同意,因为根据政策,这些热门专业还没有向农民工子女开放,这让她有些沮丧。(《中国青年报》5月4日)
像杨洋这样的农民工子女能在上海免费读中职,显然是一种政策进步,值得充分肯定。但综观各地类似政策,这些带有进步意味的好政策,却总会留下一些尾巴,会人为设置一些限制,区别对待农民工子女。这暴露出某些教育政策制定者还缺乏教育公平的理念和思维,即在推进教育公平时,还不自觉地将农民工子女、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差别对待。
笔者不理解,为何要限定随迁子女在城市读中职时,只能选择酒店管理、数控车床、烹饪专业?难道是考虑到农民工子女今后只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或者,一开始就把随迁子女定位为城市服务人员和技术工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中职,应该把所学专业的选择权给学生,当然,政府可有一定的政策导向,比如,读某些专业予以免费,读其他专业需要缴纳一定学费,至于是读免费专业还是收费专业,这由学生自己选择,而不能由地方政府部门作出限制。好事做一半,会令学生和家长依旧有遗憾。
类似政策还有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和农村生专项招生计划,推出这些计划的初衷是为了校正农村生的高考公平,可从各地实施这两项计划的情况来看,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由于招生高校是国家重点大学,因此农村生报考比较踊跃,但往往只有涉农专业招生,农村学生和家长对此大多感到困惑。而农村生专项招生计划,由于是省属院校招生,因此农村生报考并不那么踊跃,有的招生计划还未完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省属院校也要求农村生报考涉农专业,现实是有的农村生对涉农专业并不感兴趣。
从引导农村大学生回乡村工作的角度看,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和农村生专项招生计划,主要向农村生开放涉农专业,有一定现实价值,可这忽视了农村生的意愿。毕竟,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和农村生专项招生计划的主要初衷,是补偿农村生的高考公平——农村生进重点大学的比例远低于城市学生,因此,不应该在招生专业上再做过多限制。政府部门可进一步出台政策以引导农村大学生回乡村、基层工作,却不能给其人为设置成长、发展的瓶颈。
推进教育公平,需要清除传统的用身份识别人才、管理人才的思维,不要对农村学生的求学、职业发展有一成不变的观念,认为农村生就该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这种陈腐的观念,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阶层固化。每个公民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政府不能用政策加以区别、限制,而需在保障平等受教育权的基础上,用优惠、激励政策加以多方位引导。
“推进公平的好政策 怎能留下区别对待的尾巴”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07448.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