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全球难度最大、问题最多、压力最突出的公共服务领域之一。根据国际劳工组织《2014年全球社会保护报告》,目前,全球仅有27%的人口拥有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约39%的人口没有医疗保障,近49%的人口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口没有退休金,有72%的劳动者无法享有法律规定的失业保障待遇,有60.6%的劳动人口未能享有工伤保障,有48%的老年人口没有养老金。[2]可见,低下的社会保障水平是世界人类发展水平整体提高的重要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传统的、单一的、国家主导下的单位保障制,逐步转型为政府和企业主导、社会各方与个人责任共担、通过社会化方式实施的国家—社会保障制。[3]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国“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合计达8.37亿人,其中职工参保3.38亿人,城乡居民参保4.99亿人,待遇领取2.26亿人。目前已发行社会保障卡6.8亿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9亿人,其中职工医保2.8亿人,居民医保3.1亿人,新农合参保7.35亿人,总覆盖超过13亿人,95%以上的城乡人口有了基本医疗保险”。[4]中国成功编织起世界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数量最多、保障类型比较完整、保障水平较好地满足受保障群体基本需求的社会保障网络,真正实现了“社会保护的新跃进”,[5]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类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转型发展将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完善的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以及转型期城乡社会风险趋于显化,对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快建设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助力,而且真正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强化人民个人与国家整体之间的利益共同体关系,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中国社会迈向共同富裕的大同世界。
本文以“十二五”规划社会保障相关目标完成情况评估和“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及投入情况分析为基础,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任务导向和政策导向出发,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总体趋势、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并对2030年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貌作一展望。
一、“十二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评估
2011年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保障质量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障类规划指标完成情况非常好,提前完成和进展超前的指标占到了91%(见表1),为“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全面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1 “十二五”社会保障目标实施进展(2010-2013)
说明:a增幅均按照可比价格计算。b 2012年11月10日人民网北京电,《发改委:提前8年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中国青年网北京2013年3月8日电:《2012年底我国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4.6亿人》。c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d常规格式数字为开工套数,斜体加黑格式数字为建成套数。[ ] 为累计数。e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系指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中国统计年鉴2014,24-30。f 2013年农村贫困人口数系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来源: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2月24日。
从“十二五”时期相关指标完成情况看(见表1),[6]全部11项指标(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标又分为开工数和建成数两个,分别进行统计)中,提前完成的指标有4项,分别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亿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亿人。进度超前(但尚未完成)的指标有6项,分别是城镇基本养老人数达到3.57亿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新农合医保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亿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和农村贫困人口数显著减少这5项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指标有1个,即保障性住房建成数量指标。我们认为,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深化改革和在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的目标将能够顺利完成。
表2 “十二五”部分社会保障财政支持标准变化(2010-2014)
“胡鞍钢等:“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的趋势与任务”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guandian/104793.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