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结
延迟退休年龄提上日程大家一直关注的延迟退休方案何时出台。而目前养老金并轨已实施,是否意味着延迟退休马上就将提上日程?
养老金并轨尘埃落定,与此密切相关的延迟退休争议声再起。根据全国老龄办数据,2023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2.48亿,老龄化水平为17%。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称,2011年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个,2012年扩大为19个。面对日益加速的人口老龄化,养老金账户能否支撑?钱从何而来?
在曾经的争议中,延迟退休被认为是解决养老金收支缺口、缓解劳动力不足、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灵丹妙药”,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一直持“先谈并轨、再谈延退”的观点。随着《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发布,争议多时的延迟退休议题是否重新浮出水面?
"双轨制",即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养老制度
1、养老并轨“靴子落地”,延迟退休议题是否提上日程?
根据国务院14日公布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告别“免缴费”时代,也意味着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
一些专家提出,先养老并轨、后延迟退休是适合的改革路径。
就在养老并轨改革方案去年12月23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之后仅两天,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提出了一种延迟退休方案:从2023年起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最终男女退休年龄统一调整到65岁。
根据一些专家的估算,养老并轨后,近四千万人未缴部分视同缴纳,单位今后还要负担工资的20%,将是一个数万亿元的“缺空”,对已经紧绷的养老金总盘子带来巨大压力。
而根据延迟退休改革方案设计参与者、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杨燕绥等专家表示,一方面老龄人口庞大,一方面年轻劳动力短缺,三个缴费者供养 1个领取者,养老保险账户入不敷出。“财政部2023年一季度开始就承认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出现了6亿元缺口,意味着退休制度改革已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杨燕绥表示。
有研究显示,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但也有专家表示,延退仍需审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认为,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给延退创造了条件。但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的养老待遇差距仍然较大,且延迟退休需社会讨论,形成共识。
养老金并轨破题 事业编人员明起开始参加社保
2、延迟退休改革“大考”,百姓四大关切如何回应?
延退牵涉数亿城镇职工切身利益,存在明显的不同利益考量和改革期待。延迟退休如何推进,首先需要解答亿万群众所关切的问题。
群体化差异明显,利益如何协调?
新华网发展论坛一项2万多人次参与的调查显示,如果2023年起实施延迟退休,超过92%的人反对。普通职工和重体力劳动者反对的主要理由是工作权力利益小,“想早拿养老金享受生活”等,而一些党员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支持,仍存“特权阶层继续保有权力”质疑。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赞成与反对延迟退休的声音兼有,就要求政策制定要考虑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根据社会不同行业设计弹性退休制度,解决好各群体间的政策公平。
费率高、年限长,个人和企业缴费是否应该下降?
社会上有“月薪一万,养老金缴满30年,要27年才能回本”的说法,引发养老金“交的比拿的多”等质疑。
匡贤明表示,这一算法不对。经过精算,60岁退休,计发139个月,约合11.6年。领到这个月数就不亏,超过就赚了,与27年相去甚远。但我国养老金单位缴费率偏高,政府财政支出偏低,对这一代人不公平,也对企业转型不利,缴纳税费应当降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提案。
年轻人工作难找,老年人还延退,会不会对就业形成“双向挤压”?
目前,全国每年毕业大学生700多万人,就业压力年年递增,再延迟退休,年轻人工作岂不是更难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延迟退休牵涉广泛,对年轻人就业有影响,但同时也减轻了年轻人供养退休人员的负担。世界范围内,英国、日本、瑞士等国的退休年龄都超过60岁,德国甚至达到67岁,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可研究。
从“计划生育好,国家来养老”到养老不能全靠政府,是不是政府在甩包袱?
有网友表示:“30年前说,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20年前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10年前说,养老不能靠政府;现在我们老了,说适时推迟养老计划,我们怎么办?”
匡贤明等认为,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是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担的机制。但目前政策制度设计中将机关事业单位基础养老金替代率设置过高,导致支付压力的产生,政府支出结构上应该调整。
以上是延迟退休年龄最新规定:2023养老双轨制度终结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社保相关知识 ,请持续关注中国社保网。
“延迟退休年龄最新规定:2023养老双轨制度终结”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zhishi/31038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