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知职工非工伤的情况下,企业负责人仍采用伪造工伤事故证明等手段,帮助职工骗取工伤保险。这种骗取国有资产的行为轻则要接受行政处罚,重则要判刑入狱。近日,关于骗取工伤保险的案例被编订成法治宣传资料,在江苏省宜兴市各大中小企业传播。这是宜兴市社保部门在听取检察机关建议后,加强法治宣传的举措之一。
2014年10月,宜兴市某私营企业职工潘某和企业负责人因涉嫌诈骗罪,被移送至宜兴市检察院审查起诉。经查,2012年6月,潘某在驾驶摩托车途中,为避让行人不慎跌倒造成骨折。为报销部分医疗费用,潘某向公司负责人提出,希望单位能帮自己伪造成工伤处理。随后,公司负责人协助潘某向当地社保部门“申请”到工伤保险待遇,报销医疗费用3.7万余元。
2014年7月,潘某被鉴定为伤残十级后,欲申请劳动仲裁再度获取伤残赔偿28万元。结果,劳动仲裁不仅认定此工伤待遇,还裁定企业在与潘某解除劳动合同的同时须向潘某一次性赔付8万余元。双方在是否赔付这8万余元上产生了矛盾,公司负责人怒而报警,至案发。
根据宜兴市检察院制定的关于加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规定,该院公诉科承办人立即将此案中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可由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监督的情形,向该院民行科进行了线索移送。该院民行科立即联合公诉科,一起向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释法说理、晓以利害,如犯罪嫌疑人拒不退赔,则拟着手提起诉讼将国有财产追回。最终,犯罪嫌疑人在被提起公诉之前,及时退赔了3.7万余元医疗保险金。
为深入挖掘此案发生的根源和存在的诱因,该院还走访了社保部门和相关企业,调查发现:有的参保单位为减轻赔付负担,存在与社保职工联合骗保的现象。为此,该院立即向当地社保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强化社保部门工伤认定工作事前事后的监督,并提出了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必须坚持实地调查勘验、结合病历核实伤者治疗情况、复查先前类似工伤申请案例等具体建议。
“企业为何帮职工骗工伤保险?”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anli/78686.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人社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去年累计有3800万人中断了缴社保,意味着有23%的工作者中断缴费,该数据占城镇职工参保的一成还多。表面看,弃保纯属个人行为,但影响的却是整个社...[查看全文]
打电话、发短信、看新闻、上微薄,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网络也成为水电气之后又一种重要的生活资源。但我们谁没有收到过骚扰电话或是诈骗短信?...[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