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退役军人事务厅(局)、总工会、工商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助力企业发展,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力度,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定于10月至11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20年金秋招聘月活动(以下简称“招聘月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0年10月15日至11月14日。
二、活动主题
稳就业政策助力 保就业服务筑桥
三、服务对象
(一)以纳入重点企业用工服务的企业、民营企业为重点,同时面向各类有招聘需求的企业。
(二)以下岗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为重点,同时服务于各类求职群体。
四、活动内容
(一)重点企业保用工。各地要按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要求,多措并举,大幅提升重点企业解决用工比例。强化人社服务专员定点服务,了解重点企业缺工人数、空岗结构、招聘难点等情况,形成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清单。优先发布重点企业岗位信息,设立重点企业招聘专区,组织专场招聘,开展余缺调剂,多渠道为重点企业招用工提供专项服务。
(二)就业服务进民企。各地要开展一次“走进民企”专项活动,加强对民营企业招聘用人指导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科学制定和调整招聘计划,合理确定招聘条件,提高招聘针对性。为民营企业提供劳动用工政策咨询、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劳动合同示范文本等服务,引导企业依法用工。
(三)招聘活动求精准。省级人社部门要结合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和重点群体求职意向,每周组织一次分行业、分专业特色专场招聘活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对招聘岗位进行分类整理,依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信息、登记失业人员信息、退役军人台账,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智能匹配,开展精准化招聘活动,提高人岗匹配效率。
(四)就业岗位到基层。各地要将招聘月活动下沉到基层,市县级人社部门每周组织一次“送岗位进街道入乡镇”活动。重点群体较集中的街道举办小型专场招聘活动,将岗位信息送到求职者手中。县乡根据本地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特点,用好农村就业大篷车,举办巡回招聘会,将招聘岗位送到乡镇。
(五)就业政策抓落实。各地要做到政策找人,探索推行就业政策“免申即享”,提高惠企惠劳动者政策落实力度。梳理支持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清单、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政策清单,通过官网官微发布、集中宣讲、发放政策手册等多种方式向重点企业、重点群体进行广泛宣传。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劳动者,协助办理政策申请,跟进办理进度,及时反馈政策落实情况,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本次招聘月活动对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工作责任,加强部门配合,精心组织实施,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将招聘月打造成为宣传就业政策、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的品牌活动。各地要安排专人负责,于10月10日前报送负责人名单、省级分会场网址链接,并及时报送活动预告、招聘安排、专场动态等信息。
(二)拓宽活动渠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在中国公共招聘网(www.job.mohrss.gov.cn)设立“2020年金秋招聘月活动”网络主会场,与各地分会场链接。各地要组织好分会场活动,充分利用官网、微博、微信、直播等手段开展线上招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有序推进线下招聘会,创新组织方式。进一步加强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加特色化、多样化、精细化的服务。
(三)广泛开展宣传。各地要通过各种媒体、各类渠道做好招聘月活动的宣传,提前发布活动预告及活动安排,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活动知晓度。活动期间,要持续跟踪报道招聘月活动进展情况,做好宣传工作。
(四)做好安全防护。各地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制定招聘活动现场疫情防护及安全工作方案,落实安全防护责任,摸排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制定突发应急预案并及时处置,确保招聘活动有序进行。加大信息审核力度,确保用人单位资质和招聘信息真实有效,防止就业歧视。
各地要及时汇总招聘月活动情况,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报送各主管部门。各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要将活动总结和“2020年金秋招聘月活动情况统计表”(见附件)于11月24日前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退役军人事务部
全国总工会
全国工商联
2020年9月28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退役军人事务部全国总工会 全国工商联关于开展2020年金秋招聘月活动的通知”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fagui/179247.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