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退休者多,提前退休者少
在古代中国,提前退休与推迟退休,很多时候都是根据政务需要和具体人、具体岗位来决定的,并没有现代的养老金不足因素,有时甚至不允许退休,特别是高级官员,很多都是死在任内。有的即便退了,也会被“返聘”,或改当“顾问”。
西晋时有位名叫刘寔的大臣,历任司空、太保、太傅等要职,在司马衷(晋惠帝)当皇帝时“以老病逊位”,退休回家。但在司马炽(晋怀帝)当皇帝后重新起用,授予刘寔太尉一职。时刘寔已87岁,坚决请辞,但皇帝坚持要他当,刘寔只得出山。
史载,南北朝时期,拓跋焘(北魏太武帝)当皇帝后,委任已107岁的罗结为“侍中、外都大官,总三十六曹事”,罗结一直干到110岁时才退休。他在退休后仍未能闲着,还得为朝廷出谋划策,活到了120岁。
还有一种推迟退休的情形,是由腐败引起的。如在唐代,中期以后由于宦官专权,政坛腐败,贪恋禄位的情况十分严重,退休年龄成了橡皮筋,可大可小,只要官场有人就能推迟退休。白居易对此十分愤慨,在其系列长诗《秦中吟》之《不致仕》中写道:“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
在宋代,不少人隐瞒实际年龄,即所谓“官龄”,避开年龄杠子,推迟退休。
至于提前退休,在古代非正常退休中所占比例便很小了,一般不是身体原因就是因为犯错误而被勒令致仕。以唐代为例,五品以上即便不满70岁退休年龄,如果看上去衰老也可以提前退休。
“我国古代延迟退休政策解读”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fagui/103969.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众所周知,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却不止15年,也就是说,实际上的缴费年限远远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缴费年限,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查看全文]